平田邨:儒家價值觀與創新設計的交織
引言
佇立於觀塘區藍田安田街上的平田邨,昔日為徙置事務處的鹹田徙置區,歷經數次拆建與重建,如今展現出一幅融合儒家價值觀與創新設計的獨特畫卷。


歷史沿革
平田邨的前身是鹹田徙置區,其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徙置區時期。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徙置區的樓宇相繼被香港房屋委員會接管並重新修建。其中,第17座因混凝土強度不足,於1988年被列入「問題公屋」清單並拆除。20世紀90年代,其餘樓宇也陸續被拆除。
重建與命名
九十年代中期,平田邨開始重建。重建後的平田邨分為兩期興建,第一期為平信樓、平仁樓、平旺樓、平誠樓和平田商場,於1997年竣工;第二期為平真樓、平善樓、平美樓、服務設施大樓及藍田循道衞理小學,於1998年落成。值得一提的是,邨內樓宇的命名取自儒家五常和「真善美」的價值觀,例如「仁、信」和「真、善、美」。
配套設施
平田邨內設有停車場、安老院等現代化配套設施。此外,還有一座獨具特色的長者住屋,採用了內向合院式設計,為長者提供了清幽舒適的居住環境。該大樓內設有多個客廳、陽台和緊急警鐘,營造出温馨宜人的氛圍。此外,邨內設有天橋通道連接啟田商場,方便居民日常生活。
課題與突破
平田邨的重建是一項意義重大的工程。它不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環境,也探索了新的長者住屋模式。其創新的設計和周到的規劃,彰顯了香港公共房屋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特色 | 描述 |
---|---|
儒家價值觀 | 樓宇命名取自儒家五常和「真善美」價值觀 |
長者住屋 | 採用內向合院式設計,提供清幽舒適的居住環境 |
緊急警鐘 | 大樓內設置多個緊急警鐘,保障住户安全 |
多功能空間 | 室內設有多個客廳和陽台,營造大家庭氛圍 |
無障礙設計 | 提供無障礙通路和設施,方便行動不便的人士 |
社區參與 | 重視居民參與,設立多個居民組織和活動 |
綠化環境 | 邨內設有綠化帶和休憩空間,營造宜居環境 |
平田邨平真樓平面圖:揭秘公共屋邨的空間設計
平田邨平真樓平面圖清晰地展示了公共屋邨的空間配置和設計原則。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平真樓的平面圖,揭開其獨特的設計特點和在公共屋邨發展中的意義。
平面圖概述
平田邨平真樓平面圖呈現出一種典型的H形格局,由中央樓梯間和兩側的公寓單位組成。平面圖中有多種公寓單位的配置,包括一房、兩房和三房單位,滿足不同家庭規模的需求。
單位類型 | 數量 |
---|---|
一房單位 | 12 |
兩房單位 | 24 |
三房單位 | 12 |
功能區劃
平真樓的平面圖遵循功能區劃的原則,將空間分為公共區域和私人區域。中央樓梯間和走廊形成公共區域,而公寓單位則是私人區域。
- 公共區域:包括樓梯間、走廊、垃圾房和公共空間。公共區域提供了住户之間互動和交通的空間。
- 私人區域:包括客廳、卧室、廚房和衞生間。私人區域為家庭提供居住和生活的私密空間。
空間配置
公寓單位的空間配置考慮了居住者的舒適性和實用性。客廳位於單位的中心位置,提供了一個寬敞的聚會和活動空間。卧室大小適中,提供舒適的睡眠環境。衞生間和廚房設計緊湊,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
自然採光和通風
平真樓的平面圖設計注重自然採光和通風。公寓單位的窗户面向四個方向,最大限度地提高採光率。樓梯間和走廊也設有通風口,確保空氣流通。
建築特點
平真樓的建築特點與公共屋邨的建造標準相一致。樓宇結構採用鋼筋混凝土,耐震性良好。外牆採用預製混凝土板,簡化了施工過程,且具有良好的隔熱和防火性能。
平田邨平真樓平面圖的意義
平田邨平真樓平面圖不僅是一份建築圖紙,更反映了公共屋邨發展背後的社會和經濟目標。它展示了公共屋邨如何通過巧妙的空間設計,為低收入家庭提供舒適、實用和負擔得起的居住環境。
通過平面圖,我們可以瞭解公共屋邨的設計原則,欣賞其獨特的空間配置,並體會公共屋邨在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條件方面的重要意義。
延伸閲讀…
請問有冇平田邨平真樓19室平面圖呀? – 公共出租房屋
平田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