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 五臟】用五行養五臟!盤點這「五色」食物,讓你的臟腑強而有力

【五行 五臟】用五行養五臟!盤點這「五色」食物,讓你的臟腑強而有力

五臟六腑:人體器官與系統的整體觀念

引言
五臟六腑,是中醫對人體內部器官總稱,包含五臟(肝、心、脾、肺、腎)和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它們生理功能相互協調,確保人體健康。

五行 五臟 Play

五臟六腑的表裏關係:陰陽相生相剋
臟腑間具有表裏關係,「臟」為陰,「腑」為陽。肝、心、脾、肺、腎歸屬於陰;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歸屬於陽。

五行相應:臟腑與自然界的元素
五行對應五臟,分別為「木、火、土、金、水」。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

五行 五臟

臟腑與顏色:五行均衡調養
不同顏色的食物對應不同臟腑五行。綠色補肝,健脾養胃;紅色補心,益氣補血;黃色健脾,利消化;白色益肺,利呼吸;黑色補腎,益精氣。

養腎:人體健康的基礎
腎藏精氣,對生殖生長發育有重要影響。注重養腎,有助延緩衰老,維持健康體魄。

肝:氣機疏泄,血藏潤澤
肝喜條達,主疏泄。肝氣運行不暢,易致情緒低落,月經不調。肝血充足,筋骨靈活,容光煥發。

心:神智思維,血脈運行
心藏神明,主導精神活動。心氣強盛,神志清明,面紅氣潤。心氣不足,思慮過度,影響睡眠。

脾:運化營養,肌肉四肢
脾主運化,負責消化吸收,將營養物質輸佈全身。脾氣健運,身材勻稱,面色紅潤。脾氣虛弱,營養不良,易致水腫。

肺:氣息出入,肅降清陽
肺主氣息,負責呼吸。肺氣充足,呼吸深沉,精力充沛。肺氣不足,呼吸急促,易致疲勞。

** Tabelle: 五臟六腑對照表**

臟腑 五行 表裏關係 主治範圍
陽 / 表 氣機疏泄、血藏潤澤
陰 / 表 神智思慮、血脈運行
陰 / 表 營養運化、肌肉四肢
陰 / 表 氣息出入、肅降清陽
陰 / 表 精氣貯存、生殖生長
陽 / 裏 膽汁分泌、消化排泄
小腸 陽 / 裏 消化吸收、營養輸送
陽 / 裏 消化儲蓄、水分吸收
大腸 陽 / 裏 水分吸收、廢物排放
膀胱 陽 / 裏 儲尿排尿、調節體液
三焦 / 陽 / 裏 水液運化、溝通臟腑

五行與五臟的關係

五行與五臟理論是中醫理論的基礎之一,認為人體的生理與病理變化都與五行、五臟密切相關。

五行與五臟對應表

五行 五臟
心、小腸
脾、胃
肺、大腸
腎、膀胱

五行與五臟的生理功能

五行與五臟相應,五行生剋制化的規律影響著五臟之間的相生相剋關係,進而影響人體的生理功能。例如:

  • 木(肝)主生髮,調節氣血運作
  • 火(心、小腸)主陽,負責循環與吸收
  • 土(脾、胃)主運化,消化與吸收食物
  • 金(肺、大腸)主收斂,調節呼吸與排便
  • 水(腎、膀胱)主藏精,調節津液代謝與生殖

五行與五臟的病理變化

五行與五臟失衡會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從而產生各種疾病。例如:

  • 肝氣鬱結:木(肝)剋制土(脾),肝氣過旺會抑制脾胃運化,導致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 心火亢盛:火(心)剋制金(肺),心火過旺會灼傷肺部,導致咳嗽、氣喘等症狀。
  • 脾虛濕盛:土(脾)生金(肺),脾虛則肺氣不足,導致水濕停滯於體內,出現水腫、腹瀉等症狀。
  • 肺燥津虧:金(肺)生水(腎),肺燥則腎水不足,導致津液虧損,出現乾咳、口渴等症狀。
  • 腎陽不足:水(腎)生木(肝),腎陽不足則肝氣不旺,導致氣血不足,出現畏寒、腰膝痠軟等症狀。

五行與五臟的調理原則

根據五行與五臟的關係,可通過以下方法調理臟腑功能:

延伸閲讀…

藥補不如食補!吃這『五色』食物養五臟

人體五臟vs.五行!一篇讀懂古傳中醫「臟象學説」

  • 疏肝理氣:疏通肝氣,促進氣血運行。方法包括針灸、按摩、服用疏肝理氣的中藥等。
  • 清心火:降心火,防止心火亢盛。方法包括服用清心火的中藥、保持情緒穩定等。
  • 健脾益胃:健運脾胃,改善消化吸收。方法包括服用健脾益胃的中藥、飲食清淡規律等。
  • 潤肺生津:滋潤肺部,止咳化痰。方法包括服用潤肺止咳的中藥、吸入水蒸氣等。
  • 温腎補陽:温暖腎陽,固護腎氣。方法包括針灸、按摩、服用温腎補陽的中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