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古今中的導航與曆法指標
北斗七星,又稱北斗,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和瑤光等七顆星組成,在北天排列成鬥形,自古以來備受重視。
神話與傳説


北斗在道教中代表天帝座駕,象徵巡狩四方、掌控陰陽五行。相傳北斗隱藏有九星,其中二星隱而不見。
曆法指標
古人利用北斗辨識方向、判斷季節。昏時觀測斗柄方向,東指為春,南指為夏,西指為秋,北指為冬。此外,鬥口兩星連線可指向北極星。
輔星與弼星
關於北斗的輔星與弼星,有不同説法。一種認為開陽增一是輔星,另一種則認為輔星和弼星都是梅西耶天體。
星名與方位
從北斗斗柄至斗杓,依序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和瑤光。前四星稱「斗魁」,後三星稱「斗杓」。現代星名依序為大熊座α、β、γ、δ、ε、ζ、η。
表1. 北斗七星相關資訊
星名 | 現代星名 | 方位 | 別稱 |
---|---|---|---|
天樞 | 大熊座α | 斗柄 | 貪狼 |
天璇 | 大熊座β | 斗柄 | 巨門 |
天璣 | 大熊座γ | 斗魁 | 祿存 |
天權 | 大熊座δ | 斗魁 | 文曲 |
玉衡 | 大熊座ε | 斗杓 | 廉貞 |
開陽 | 大熊座ζ | 斗杓 | 武曲 |
瑤光 | 大熊座η | 斗杓 | 破軍 |
北斗的影響
北斗和古代曆法關係密切,古人利用其位置變化判斷季節。此外,北斗在中國星象學中也佔有重要地位,是「紫微鬥數」十四顆主星中的五顆。
七星北斗:指引夜航的璀璨星象
七星北斗,又稱北斗七星,是北半球夜空中最容易辨識的星座之一。它由七顆組成勺狀形狀的恆星組成,自古以來就被用作導航和定時的工具。
基本資料
特徵 | 説明 |
---|---|
類型 | 勺狀星羣 |
所屬星座 | 大熊座 |
赤經 | 12h 51m 26s |
赤緯 | +62° 45′ 09″ |
距離 | 約308光年 |
主星 | 天樞四 (Alkaid) |
七星北斗的七顆恆星
七星北斗由以下七顆恆星組成:
恆星 | 名稱 | 視星等 |
---|---|---|
α星 | 天樞四 (Alkaid) | 1.86 |
β星 | 天璇八 (Dubhe) | 1.81 |
γ星 | 天璣一 (Phecda) | 2.44 |
δ星 | 天權七 (Megrez) | 3.32 |
ε星 | 玉衡五 (Alioth) | 1.76 |
ζ星 | 開陽二 (Mizar) | 2.06 |
η星 | 瑤光五 (Benetnash) | 1.84 |
歷史和傳説
七星北斗在許多文化和神話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中國:北斗七星被稱為「七政」,代表七神,司管不同的方位和人體器官。
- 希臘:北斗七星被稱為「熊車」,據説是由天神宙斯將自己的情婦卡利斯托及其兒子阿卡斯轉化而成。
- 北歐:北斗七星被稱為「瓦爾基裏」,由女武神組成的騎兵隊,負責將戰死的勇士帶到英靈殿。
導航和定時
七星北斗自古以來就被用作導航工具。
- 北極星:北斗七星的勺口兩顆星連線並向外延伸約5倍距離,即可找到北極星,它是北方位置的指示。
- 夜晚定時:通過測量北斗勺口兩顆星與北極星之間的夾角,可以使用七星北斗來確定夜晚的時間。
天體特徵
七星北斗的恆星系統具有幾個有趣的特徵:
- 聯星系統:七星北斗中有多顆聯星系統,包括 ζ星 (米札),其中一顆主星被稱為「雙星星」。
- 星團:在 η星 (瑤光五)附近有一個稱為「環狀星團」的疏散星團。
- 變星:δ星 (天權七)是一顆食雙星,其亮度會定期變化。
觀測七星北斗
要觀測七星北斗,請尋找北半球夜空中一個勺狀的星羣。勺子的把手指向北極星,而勺子本身由七顆明亮的恆星組成。在晴朗的夜晚,七星北斗很容易用肉眼看到。
延伸閲讀…
北斗七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北斗七星(中國古代北斗星官中的七顆星)
七星北斗是北半球夜空中最著名的星象之一。它的歷史、文化意義和導航用途使其成為一個持久的迷人和有用的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