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畫像》
始於於文藝復興筆尖之下,一位恬靜端莊的少女立於紙上,目光投向魂牽夢縈的未來。畫家靈巧地捕捉其瞬間微笑,細膩勾勒出聖潔的輪廓和華麗的裝束,為後世留下雋永絕美的畫卷。
《柏諾瓦的聖母》


穹頂精緻的拱形窗户引領目光,聚焦於聖母瑪莉亞和聖嬰的親密互動。聖母以温柔的姿態擁抱,嬰兒伸出小手欲摘取花朵,動作間流露出天真的温馨感。
《安吉裏之戰》
史詩般的戰場場景,由達芬奇的筆下活靈活現。油畫的質感賦予藝術偉大,令這幅未完成的傑作成為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巔峯之作。
《蒙娜麗莎》
盧浮宮的瑰寶,謎一般的女子,她的微笑令人心旌搖曳。達芬奇在繪製中運用精湛的暈塗技法,賦予了畫中的人物靈魂,使之成為藝術史上最具爭議性的作品。
《哺乳聖母》
普照的母愛之光,展現在達芬奇的畫作中。温柔的聖母懷抱,孕育着新生的希望。筆觸的細緻和色彩的沉穩,勾勒出中世紀宗教母題的柔美氣韻。
《切奇利亞·加勒蘭妮》
米蘭公爵的情婦,她的肖像栩栩如生,描繪出她高貴的氣質和嫵媚的神態。光影之間,勾勒出女子內心的細膩起伏,令人驚嘆畫家的筆墨造詣。
《三博士來朝》
東方三博士跋山涉水,前來朝拜聖嬰。達芬奇運用對角線構圖和鮮明的色彩對比,創造出一幅充滿動感的宗教題材畫,預示着文藝復興技法的變革。
《聖母與聖安妮和聖嬰》
三代同堂,親情滿滿。畫中母親、祖母的容顏雖然年輕,卻流露出磅礴的愛意。外孫的頑皮靈動,更增添了這幅家庭團聚場景的温馨與幸福。
《達芬奇自畫像》
畫家凝視着自己的倒影,留下了他對時間和自我的沉思。素描的寥寥數筆,勾勒出達芬奇豐富的內心世界,傳遞着一位天才的心靈歷程。
《最後的晚餐》
耶穌臨終前最後的晚餐,以壁畫的形式銘刻在修道院牆上。濕壁畫的技法,令畫面與現實空間完美融合,營造出一種令人震撼的宗教氛圍。
有名的名畫
歷史上誕生過無數曠世名作,以下列出一些最負盛名的名畫及其相關資訊:
延伸閲讀…
達芬奇最有名的23張名畫
2021動森博物館真假藝術品鑑定,輕鬆判斷真偽名畫
名稱 | 藝術家 | 創作年份 | 藏館 |
---|---|---|---|
《蒙娜麗莎》 | 達文西 | 約 1503 年 | 羅浮宮 |
《最後的晚餐》 | 達文西 | 約 1495 年 | 聖瑪利亞感恩教堂 |
《星空》 | 梵谷 | 1889 年 |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
《吶喊》 | 蒙克 | 1893 年 | 挪威國家美術館 |
《格爾尼卡》 | 畢卡索 | 1937 年 | 蘇菲亞王后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 |
《向日葵》 | 梵谷 | 1888 年 | 倫敦國家美術館 |
《持荷葉男子》 | 塞尚 | 約 1890 年代 |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
《拉斐爾夫人》 | 拉斐爾 | 約 1514 年 | 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 |
《維納斯的誕生》 | 波提切利 | 約 1485 年 | 烏菲茲美術館 |
《吉納維芙·哈丁格特肖像》 | 倫勃朗 | 1632 年 | 柏林國家博物館 |
《馬格利特之子》 | 瑪格利特 | 1964 年 | 倫敦泰特美術館 |
《奧菲利亞》 | 米萊 | 1852 年 | 泰特美術館 |
《拿破崙於阿爾卑斯山》 | 大衞 | 1801 年 | 巴黎羅丹美術館 |
《自由引導人民》 | 德拉克洛瓦 | 1830 年 | 羅浮宮 |
《吻》 | 克里姆特 | 1908 年 | 奧地利比爾德韋博物館 |
這些名畫不僅以其藝術價值聞名,同時也因其所描繪的歷史事件、人物或情感而備受關注。它們是人類文明中不可或缺的寶貴遺產,提供了無與倫比的視覺體驗和對世界的深刻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