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
【名】天剛亮的時刻。如:「破曉」、「拂曉」。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姓。如明代有曉枝。


【形】
1. 清晨的。如:「曉霧」、「盧溝曉月」。唐.李商隱〈常娥〉詩:「長河漸落曉星沉。」
2. 動詞 知道、明白。如:「知曉」、「洞曉」、「家喻户曉」。漢.王充《論衡.變虛》:「人不曉天所為,天安能知人所行。」
3. 動詞 告知。如:「曉以利害」。《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以曉左右。」
字詞 | 解釋 |
---|---|
拂曉 | 天剛亮的時候 |
形 | 形容詞 |
清晨 | 早上 |
動 | 動詞 |
知道 | 明白 |
告知 | 告訴 |
利害 | 好處和壞處 |
解讀曉霧朦朧之美:曉霧意思及相關意象
曉霧意思
曉霧,是指破曉時分瀰漫在低空淡薄的霧氣。其成因多為夜間地表冷卻,與上空較暖空氣接觸凝結形成。
曉霧相關意象
曉霧常被賦予豐富的意象,寄託著人們不同的情感和思想。
意象 | 解釋 |
---|---|
朦朧之美 | 曉霧輕柔飄渺,為萬物披上薄紗,營造出虛幻與朦朧之美。 |
神秘未知 | 曉霧遮掩了視線,讓人無法看清前方,增添了神秘和未知感。 |
希望與重生 | 夜晚過後,曉霧帶來陽光和希望,象徵著新一天的開始與重生。 |
轉瞬即逝 | 曉霧隨日出而散去,轉瞬即逝,喻指時間飛逝和事物無常。 |
隱藏與揭示 | 曉霧既隱藏了景物,也隨著陽光透出而逐步顯露,反映了探索與發現的過程。 |
曉霧在文學藝術中的運用
曉霧在文學和藝術作品中廣泛運用,成為傳達情感和營造氛圍的重要元素。
- 唐詩宋詞:「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俳句:「暁霧や/柳絮に似て/白くして」(正岡子規)
- 攝影:曉霧模糊了輪廓,營造出夢幻般的氛圍。
- 繪畫:印象派畫家如莫內,常以曉霧為題材,捕捉其光影變化和朦朧之美。
曉霧在哲學思考中的寓意
曉霧也引發了哲學思考,象徵著:
- 存在與虛無:曉霧虛幻朦朧,讓人質疑世界的真實性。
- 時間的流逝:曉霧轉瞬即逝,提醒著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無常。
- 事物的本質:曉霧遮掩了景物的本來面目,激發了人們探尋真相的慾望。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