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渚穴:手少陽三焦經的要穴
中渚穴位於手背第四、五掌骨間的凹陷處,即手背第四、五掌骨之間,掌指關節往手腕方向約一寸的凹陷處。屬手少陽三焦經,具有泄熱、聰耳的功效。


取穴方法
患者俯掌,小指與無名指的指根間下方二釐米處,用力按壓,會有酸脹感。艾條灸5-10分鐘,或艾炷灸3-5壯。
功效
- 古代應用:頭痛、熱病、瘧疾、目赤、眩暈、耳鳴、耳聾、耳痛、咽喉腫痛、頸痛、咳嗽、面部瘙癢、四肢麻木、背痛、肘臂腫痛、手指屈伸不便。
- 現代應用:眶上神經痛、肋間神經痛、中耳炎、結膜炎、腕部無力。
配穴
- 咽喉腫痛:中渚、太溪
- 咽喉疼痛:支溝、中渚、內庭
- 耳鳴、耳聾:耳門、中渚
特色應用
- 治療上肢疼痛、肩背頸痛,疼痛向手指方向,按穴後轉動肩部效果更佳。
- 治療前額痛、太陽穴痛、偏頭痛,用力按壓中渚穴。
- 治療耳鳴耳聾,揉按對側中渚穴。
- 治療咽喉痛,按穴疏通開竅,緩解緊繃感。
- 治療咳嗽,按穴後潤喉,緩解咳嗽。
- 治療腰痛,按按對側中渚穴配合轉動腰部。
- 治療落枕,揉按中渚穴後轉動頸部。
- 治療梅核氣,按穴緩解喉嚨異物感。
中主穴:疏肝理氣、改善濕熱的要穴
中主穴簡介
中主穴,又稱「太乙穴」,位於腳背上,是一個重要的疏肝理氣穴位。中主穴屬於足厥陰肝經,具有疏通肝氣、清熱利濕的功效,對於肝膽疾病、濕熱證候等症狀有顯著的改善作用。
中主穴位置及取穴方法
位置:位於腳背上,足背橫紋盡處,當第二、三趾間趾蹼緣上方3毫米凹陷處。
取穴方法:患者取俯卧或正坐位,屈足露出腳背。用拇指或食指按壓足背橫紋盡處,當第二、三趾間趾蹼緣上方3毫米處,即為中主穴。
中主穴主治疾病
中主穴主治以下疾病:
疾病 | 功效 |
---|---|
頭痛 | 疏肝理氣,緩解頭痛 |
目赤腫痛 | 清熱利濕,改善目赤腫痛 |
眩暈 | 疏肝解鬱,緩解眩暈 |
失眠多夢 | 疏肝安神,改善睡眠品質 |
肝鬱氣滯 | 疏肝理氣,改善肝氣鬱滯 |
濕熱證候 | 清熱利濕,緩解濕熱證狀 |
婦科疾病 | 疏肝調經,改善婦科疾病 |
乳腺增生 | 疏肝理氣,緩解乳腺增生 |
中主穴配伍穴位
臨牀上,中主穴常與以下穴位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 太衝穴: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 行間穴:疏肝理氣、化瘀止痛
- 豐隆穴:疏肝理氣、清熱化濕
- 三陰交穴:補益肝腎、調和氣血
中主穴注意事項
1. 艾灸禁忌:中主穴不宜艾灸,以免灼傷皮膚。
2. 避免用力按壓:中主穴位於足背橫紋盡處,用力按壓可能會對神經造成損傷。
3. 感冒發燒時禁用:感冒發燒時,人體免疫力下降,按壓中主穴可能會加重病情。
延伸閲讀…
中渚穴的準確位置圖|及作用功效操作方法
中渚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