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貧富懸殊,致富之路分歧
香港社會貧富差距顯著,堅尼系數高達0.539,在發達國家中名列前茅。許多人渴望改善財務狀況,但致富之路荊棘密佈,除非出身富裕或有意外好運,否則發財之路舉步維艱。


美國理財專家湯姆.科利曾深入探究233名「百萬富翁」的致富歷程,歸納出四種類型的致富模式:
4. 公司高層(CEO、CFO、COO)
約有31%的富豪屬於此類。他們在大型企業中擔任高階職位,透過努力不懈和逐步晉升,累積豐沛財富。其收入往往包含股權分紅和公司利潤分成。他們平均需要22年的時間,才能累積高達340萬美元的財產。
3. 夢想家(明星、創業家)
有28%的富豪是夢想家。他們在創業、演藝、音樂和寫作等領域追逐夢想,將自身熱情轉化為金錢回報。他們平均僅需約12年的時間,就能積累740萬美元的財產。
2. 儲蓄投資者
科利認為儲蓄和投資是最簡便的致富方式,風險較其他途徑低。他們通常擁有中產收入,日常生活開支較少,能存下20%以上的收入。儲蓄投資者往往從年輕開始投資,長期累積財富。由於提早開始投資,他們通常在35至40歲時資產突破100萬美元,50多歲時約有330萬美元的資產。
1. 勤奮打工者
勤奮打工者指的是在大型企業中一步步晉升至高層的員工。他們平均在22年內累積超過340萬美元的財富,其財產主要來自於公司分紅或股票報酬。對於出身平凡的人來説,成為富人並不容易。許多人對於致富者的成功感到不解,懷疑他們的獲利方式。美國作家湯姆.科利也曾抱持相同的疑問,他耗費了五年時間訪問並研究了233位身家超過320萬美元的富豪,並將其致富方法撰寫成書。
致富模式 | 特徵 | 平均累積財富 | 所需時間 |
---|---|---|---|
CEO、CFO、COO | 大型企業高階主管 | 340萬美元以上 | 22年 |
夢想家(明星、創業家) | 追逐個人夢想 | 740萬美元 | 12年 |
儲蓄投資者 | 儲蓄和投資 | 330萬美元 | 35-40歲 |
勤奮打工者 | 大型企業高層 | 340萬美元以上 | 22年 |
以「發達方法」探討先進國家的致富之道
從狩獵採集時代至今,人類社會經歷了數世紀的演進,而「發達」概念正是衡量各國經濟、社會和技術進步程度的重要指標。探究先進國家的「發達方法」,有助於我們理解他們的致富之道,並借鏡其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