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推行塑膠限制措施 鼓勵外賣自帶餐具
關鍵詞:
* 即棄塑料
* 外賣餐具
* 環境保護
* 可持續發展
* 源頭減塑
正文:


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將於明年 4 月 22 日起實施針對即棄塑料產品的管制措施,旨在減少塑料垃圾。
重點管制的品項包括膠質飲管、攪拌棒、刀叉匙及碟,這些產品均有成熟的非塑料替代品或並非生活必需。發泡膠餐具因易碎性及對環境的破壞力較大,也將全面禁止銷售和提供。
針對市民關心的外賣塑料餐具,措施未禁止使用仍可正常使用的杯、盒、碗等容器,僅限制膠質飲管、攪拌棒、刀叉匙及碟等已有常見替代品的外賣餐具。
市面上的非塑料餐具價格已與一般塑料餐具相當,例如木叉平均每件約 0.25 元,與膠叉每件約 0.2 元相差不大。近年來,不少餐飲業者已主動採用非塑料餐具,體現了企業社會責任的擔當。
為確保措施順利實施,相關部門已開展廣泛的宣傳教育工作,並與餐飲、零售、酒店等行業保持密切溝通,協助業者理解並應對管制內容。
此舉旨在提倡“源頭減塑”的理念,減少塑料垃圾進入環境,從而保護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
4月22日:地球日,關懷環境,共創未來
4月22日是全世界共同慶祝的地球日,旨在喚醒大眾對於環境保護的意識,共同維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地球現況
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孕育著豐富的生態系統和多樣化的物種。然而,隨著人類活動的影響,地球面臨著嚴峻的環境挑戰:
- 氣候變遷:温室氣體排放導致地球温度上升,引發極端氣候事件,如乾旱、洪水和颶風。
- 生物多樣性喪失:人為活動如棲息地破壞和過度捕撈,導致許多物種瀕臨滅絕。
- 汙染:空氣、水和土壤受到工業廢物、農業化學物質和廢棄物的汙染,危害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
- 資源過度利用:地球的自然資源,如水、森林和化石燃料,正在被過度消耗,威脅著未來的可持續性。
地球日的意義
地球日是提醒我們地球的重要性,並激勵我們採取行動保護它。透過教育、倡議和行動,我們可以:
- 提高環境意識:向大眾傳達環境問題的嚴重性,並鼓勵他們採取負責任的行動。
- 促進環境政策:倡導實施強有力的環境法規,保護生態系統和減少汙染。
- 支持環保組織:參與非營利組織和環保團體,貢獻資金、時間或專業知識,支持他們的使命。
- 改變生活方式:實踐永續的生活方式,如節能、節水、減少廢棄物和選擇環保產品。
2023年地球日主題:投資我們的星球
2023年的地球日主題是「投資我們的星球」,呼籲企業政府和個人投資永續的解決方案,如:
- 可再生能源:投資太陽能、風能和水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以減少化石燃料依賴。
- 永續農業:促進採用永續農業慣例,如輪作、覆蓋作物和減少化學品使用。
- 綠化城市:投資發展綠地、公園和屋頂花園,以吸收碳,改善空氣品質,並提供野生動物棲息地。
- 環境教育:投資於環境教育方案,培養年輕世代的環境責任感。
地球日活動
世界各地將舉辦各種地球日活動,包括:
地球日相關日期
日期 | 活動 |
---|---|
4月17日 | 美國國家公園週 |
4月22日 | 地球日 |
5月22日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6月5日 | 世界環境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