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異台灣:電影中的民俗與儀式
台灣恐怖片近年來鍾情於將在地民俗與儀式融入劇情,例如《粽邪》中引入「送肉粽」和「跳鍾馗」,而續集《馗降:粽邪2》更增添了「椅仔姑」、「拜鬼師父」等元素。
「送肉粽」:驅除自殺怨煞
「送肉粽」源自泉州移民,旨在驅除上吊自殺者的怨氣。儀式從發現屍體的廟宇出發,沿特定路線將「煞氣」(包括繩索和遺物)送出海。沿線居民閉門貼符,避免煞氣入户。
「牽水狀」:送亡靈歸故里
「牽水狀」又稱「牽水(車藏)」,流傳於雲林口湖一帶。儀式以牛車載運棺材,由祈福車開道,一路播放「惜別曲」,引導亡靈歸返故里。


「跳鍾馗」:驅邪安宅
「跳鍾馗」源自福建和廣東戲班習俗,旨在驅邪安宅。道士或藝師裝扮成鍾馗,揮舞寶劍,或操縱鍾馗傀儡進行儀式。
「椅仔姑」:扶乩問卜
「椅仔姑」傳説是死於家暴的幼女,祭祀儀式以竹椅為媒介,通過敲擊表示溝通。民間認為「椅仔姑」能為養女帶來庇佑。
「鬼師父」:泰國偏門邪神
「鬼師父」是泰國非法產業祭拜的邪神,傳聞由骨灰、墳土組成。神像特徵為紅色雙眼、獠牙外露,象徵人變鬼的過程。
「養小鬼」:東南亞靈異習俗
「養小鬼」常見於東南亞,以兒童雕像或童屍「寄養」夭折靈魂。以食物和法術控制靈體,據稱可帶來好運或財富。
「關椅仔姑」:問事祈靈
「關椅仔姑」是福建、廣東的靈異儀式,通過唱誦招喚「椅仔姑」附身竹椅,回答問事者的問題。傳聞可預卜未來或尋回失物。
鬼師傅由來 – 源起與傳承
引言
「鬼師傅」一詞在台灣神明信仰中頗具知名度,然而其由來與傳承卻鮮為人知。本文將深入探討「鬼師傅」的起源,從歷史脈絡到傳承儀式,提供讀者全面且深入的理解。
溯源:中國道教與薩滿信仰
「鬼師傅」源自中國道教與薩滿信仰的結合。道教中,「鬼」被視為天地間存在的靈體,而薩滿信仰則認為人類可以透過特定儀式與鬼神溝通。兩者相結合形成「鬼師傅」這個獨特的存在。
傳承:拜師與法術訓練
成為鬼師傅 requires 嚴謹的拜師與法術訓練。透過特定儀式,師傅將自己的法力傳授給徒弟,讓徒弟也能夠與鬼神溝通,並行使法術。
法術:驅魔、祈福與占卜
鬼師傅的法術主要分為三類:驅魔、祈福與占卜。驅魔是將附著在人體上的惡鬼驅逐;祈福是祈求神明降福,平安康泰;占卜則是透過法術預測未來或探尋吉凶。
鬼師傳承表
代數 | 鬼師傅姓名 | 法脈傳承 |
---|---|---|
1 | 王爺 | 呂純陽 |
2 | 張先 | 王爺 |
3 | 陳光柔 | 張先 |
4 | 鄭成功 | 陳光柔 |
… | … | … |
儀式:收鬼與結界
「鬼師傅」收鬼與結界的儀式繁複神秘。收鬼時,鬼師傅會透過法術將鬼神控制並收入罐中;結界則是透過法術在特定區域製造屏障,防止惡鬼入侵。
社會地位:敬畏與爭議
鬼師傅在社會上具有敬畏的地位,被認為是靈異世界的溝通者。然而,也有人對鬼師傅的法術與信仰提出質疑,認為其過度迷信或涉及詐騙。
現今處境:傳承與轉型
現代社會中,「鬼師傅」仍然活躍,但其傳承與信仰正逐漸轉型。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傳統法術失去興趣;另一方面,鬼師傅開始將法術應用於現代社會,如心理 counseling 或能量療法。
「鬼師傅」是台灣神明信仰中獨特的存在,其由來與傳承交織著道教、薩滿信仰與民間習俗。儘管現代社會對其信仰存在爭議,但其作為靈異世界的溝通者,仍佔有一席之地,同時也在不斷地適應與轉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