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
性狀
集合體呈顆粒狀或塊片狀,鮮紅色或暗紅色,具光澤。體重質脆,條痕紅色至褐紅色,具光澤。氣淡,味滯。商品硃砂粉為朱紅色極細粉末,重量輕,以手指撮之無顆粒感,以磁鐵吸之,無鐵末。
形態
粒狀硃砂:顆粒狀或塊片狀,鮮紅色,條痕紅色。
塊狀硃砂:塊片狀,暗紅色,具光澤,條痕紅色至褐紅色。


療效與用途
硃砂為重鎮安神的中藥,常加入丸、散劑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收載的中成藥中,有46種含有硃砂,如小兒驚風散、安宮牛黃丸、硃砂安神丸、牛黃解毒丸等。
製法
古法硃砂需經「水飛」炮製,以減毒。現今多以打粉機製作,但易產生遊離汞,增加毒性。
古今差異
古人所用硃砂經水飛處理,去除雜質。現代硃砂製法不同,易產生劇毒,已禁用。
健康風險
硃砂含汞,易於人體內積蓄。胡亂服藥可能出現慢性汞中毒,如記憶力減退、失眠、嘔吐、食慾不振等。嚴重者可損害肝、腎、心、腦等器官。
中醫觀點
古籍記載硃砂可養精神,安魂魄。但須謹慎使用,不可長期服用。
現況
台灣於2005年已禁用硃砂。中醫界呼籲遵守,避免用藥安全問題。
中毒疑慮
民眾如有身體不適,可檢測血鉛或中藥粉。檢驗時需注意樣品量是否足夠。
重要提醒
振泰檢驗提供中藥重金屬檢驗服務,協助民眾確認樣品是否有重金屬超標問題。
硃砂中藥:用途、功效、禁忌與注意事項
硃砂中藥因其鮮豔的紅色和獨特的藥性而備受關注。本文將深入探討硃砂中藥的用途、功效、禁忌與注意事項,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瞭解這種重要的藥物。
用途與功效
硃砂中藥性微寒,味甘,具有安神定驚、解毒殺蟲、鎮靜止痛等功效。傳統上,它常被用於治療以下疾病:
- 失眠、心悸、煩躁
- 癲癇、抽搐
- 急慢性痢疾、胃潰瘍
- 瘡瘍、腫痛
- 寄生蟲感染
成分與製備
硃砂中藥的主要成分為硫化汞 (HgS),是一種天然存在的礦物。傳統上,硃砂的製備方法是將其研磨成細粉,或通過升華法進行提純。 moderne
使用劑量與方式
硃砂中藥的用量應根據具體情況和病症而定。一般來説,成人每日用量為 0.03-0.09 克,分 2-3 次服用。兒童用量應諮詢醫生。
硃砂中藥可以內服或外用。內服通常配伍其他中藥,製成丸劑、散劑或膏劑。外用則可以製成軟膏、散粉或洗劑。
禁忌與注意事項
硃砂中藥雖有顯著的藥效,但也有其禁忌與注意事項:
情況 | 禁用人羣 |
---|---|
孕婦、乳母 | 使用硃砂中藥可能會導致胎兒畸形或乳汁中汞含量過高 |
重症心腎疾病 | 硃砂中藥可能加重心腎負擔 |
胃腸虛弱 | 硃砂中藥性寒,可能會引起胃腸不適 |
同時服用某些西藥 | 硃砂中藥可能會與某些西藥相互作用,如降壓藥、抗凝血藥 |
此外,硃砂中藥含有汞,長期或大量使用可能導致汞中毒。因此,在使用硃砂中藥時,應嚴格遵醫囑,避免自行配伍或過度服用。
總結
硃砂中藥是一味重要的中藥材,具有安神定驚、解毒殺蟲等功效。然而,其使用應遵守禁忌與注意事項,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服用,才能發揮藥效、避免副作用。
延伸閲讀…
硃砂,該用不該用?
為什麼中藥要加硃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