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虎爛」的由來]


傳聞從明代鄭成功登台起,閩南、客家、潮汕鄉親接踵渡海,面臨「黑水溝」風險及陌生地環境,遂引進儒、道、釋宗教撫慰不安的心靈,豐富了台灣宗教信仰版圖。
早期移民供奉的神明常安置於民宅,甚至只用石頭疊成,例如土地公。廟宇往往簡陋,較富裕者多靠地方仕紳募款或家族捐獻。經濟拮据下,彩繪成為妝點廟宇的節約之法,因此有了「話仙」(閒聊)一詞,諧音便是廟中「畫仙」。
傳統彩繪師師承三國曹不興、唐朝吳道子,形成「吳帶當風、曹衣出水」的畫風,栩栩如生。畫中鬼怪易畫,因無人見過;而老虎最難畫,因無人敢近模擬。於是「畫虎難」成為形容天方夜譚的一句笑談。
真與幻的比例
層面 | 真實 | 虛構 |
---|---|---|
人物 | 80% | 20% |
場景 | 60% | 40% |
事件 | 50% | 50% |
情感 | 70% | 30% |
對話 | 40% | 60% |
上表列出真假虛幻在不同層面的建議比例。人物應以真實性格為基礎,加入適度虛構個性。場景應建立於真實地點,並適度描繪虛構細節。事件應結合真實事件與虛構情節,保持事件的可信度。情感應以真實情緒出發,加入虛構渲染。對話應基於真實語句,並適度加入虛構對白。
編織虛構的技巧
- 借鑑現實:從現實生活中取材,改編人物、場景或事件。例如,將真實人物的性格特質應用於虛構角色。
- 發散想像:根據真實基礎,發揮想像力創造虛構情節。例如,在真實場景中加入奇幻元素。
- 模糊界線:巧妙模糊真實與虛構的界線,讓讀者難以分辨。例如,在虛構事件中加入真實細節。
- 細節渲染:通過生動的細節描繪,讓虛構元素顯得栩栩如生。例如,對虛構人物的服裝、習性進行細緻描述。
- 前後呼應:在作品前後呼應真假虛幻元素,形成首尾連貫的整體結構。例如,虛構角色的登場呼應人物真實性格。
真與幻的意義
畫山畫水畫虎爛,真假虛幻並非黑白二元。在作品中適當地運用真假虛幻,不僅可以豐富作品的內容,還能傳達更深刻的意義:
延伸閲讀…
畫山畫水畫虎爛 – LOL戰績網
畫唬爛v.s喀唬爛 – 創作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