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豬
簡介
拱豬是一種流行於中國及華人社區的紙牌遊戲,四家玩家使用一副或兩副牌。遊戲目標為取得負分最少,而得到一千分正分或負分時可獲得獎勵或懲罰。
發牌


使用去掉大小王的 52 張牌,由系統隨機發給每位玩家。或使用去掉大小王和♥2、3的 52 張牌,詳見玩法差異。
亮牌
開始出牌前,玩家可將手中的分牌亮出,包括豬 (Q)、羊 (J)、變壓器 (10) 和 A。這些牌的分值加倍。在一副牌中,若 4 張分牌有 3 張亮出,第 4 張自動亮出。
分牌
分牌包括豬 (Q)、羊 (J)、變壓器 (10) 和所有紅桃。
牌類 | 分值 |
---|---|
豬 (Q) | -100 (亮出時 -200) |
羊 (J) | 100 (亮出時 200) |
變壓器 (10) | 與其他分牌分值相乘 2 (亮出時 4) |
所有紅桃 | -10 (A 亮出時 *2) |
出牌
一次只能出一張牌。第一局由得到 2 的玩家首先出牌,必須出 2。後續局由上一局得到豬 (Q) 的玩家首先出牌。後續玩家必須出相同花色的牌,若無該花色可墊其他花色。一輪出牌後,最大方得到該輪所有分牌,墊其他花色者算最小。
滿紅
若一方在一輪遊戲結束時收集到全部紅桃,稱為滿紅。共得到 200 分。若 A 亮出,得 400 分。
滿貫
若一方在一輪遊戲結束時收集到全部分牌,稱為滿貫。共得到 800 分。若有亮牌,相應加倍計算。
得分計算
一局結束後計算得分。先計算各玩家原始分,再將四家分數處理,使其之和為 0,作為玩家最後得分。
最後得分 = 原始分 - (其他 3 家原始分之和 ÷ 3)
兩副牌拱豬
使用兩副牌,去掉大小王,共 104 張牌。發牌、亮牌、出牌與一副牌相同。
打對家
對坐玩家合作。算分時,對坐兩家聯合原始分為其個自分數相加。處理後,聯合分的一半為各家最後分數。
元寶
根據牌局收集到的牌分數決定勝負。負分最少者獲勝,並分別計算與其他玩家的牌分差,乘以房間倍數。
其他規則
亮出的牌不能在該花色首輪出牌。玩家該花色只有一張牌時,則不論是否亮過都必須出。
拱豬:農村傳統節慶中的歡樂與競逐
前言
拱豬,又稱「互助賽豬」,是農村傳統節慶中一項熱鬧且充滿歡樂的活動。這項活動起源於古時候農民互助合作的習慣,逐漸演變為今日的一種競賽型態,讓村民們可以在節慶中同樂競逐。
活動形式
形式:
拱豬活動通常分為兩個主要階段:
- 飼養階段:村民們共同募集資金購置一隻小豬。各家輪流負責飼養小豬,並籌備比賽所需的豬圈、飼料等物資。
- 競賽階段:在預定的節慶日當天,參與的村民們會輪流將小豬推進專門設置的豬圈中。比賽時間通常為數小時至一天不等,視比賽規模而定。
規則:
- 參賽者須排隊輪流拱豬。
- 拱豬時只能使用腳力,不準使用手或其他工具。
- 將小豬推進豬圈內者即算勝利。
- 每個參賽者只限拱豬一次。
競賽目的與意義
拱豬活動不僅是一項競賽,也是農村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其主な目的與意義如下:
目的/意義 | 説明 |
---|---|
互助合作 | 維繫村民之間的團結與合作精神,象徵 community 互助的傳統。 |
休閒娛樂 | 為農村居民提供一個歡樂的節慶活動,增添 community 凝聚力。 |
體力競逐 | 考驗村民的體力與耐力,展現個人的 strength 與意志力。 |
祈求豐收 | 祈求來年農業豐收,保佑 community 的安康與繁榮。 |
活動流程
拱豬活動的流程通常如下:
延伸閲讀…
拱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拱豬_百度百科
- 飼養小豬:村民們共同飼養小豬,為比賽做準備。
- 建設豬圈:在節慶前夕,搭建專門用於比賽的豬圈。
- 彩繪小豬:部分地區會在比賽前彩繪小豬,使其更具喜氣與 festive 感。
- 比賽開始:參賽者排隊輪流拱豬,直到小豬被推進豬圈內為止。
- 勝利者獎勵:將小豬推進豬圈的勝利者會獲得獎勵,通常是現金或其他實物。
- 歡慶分享:比賽結束後,村民們會一同分享獎勵,展現 community 和樂的氣氛。
文獻綜述
有關拱豬活動的文獻研究較為有限。不過,有學者指出,拱豬活動可以 trace back to 16 世紀。當時,農民們為了 improve 耕作技術,會互助合作 exchange 耕牛。久而久之,演變為「拱牛」的活動。後因牛隻體型較大,改以較小的家畜代替,即為拱豬的雛形。
結語
拱豬活動是農村傳統節慶中的一項文化遺產,它不僅是 community 互助合作的象徵,也是一種展現體力、運氣與歡樂的 festive 活動。透過 participation 這一項活動,村民們可以增進情感交流、傳承 community 的核心價值,並為農村生活增添一道 vibrant 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