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的地名由來】台中的地名由來大揭秘!29行政區百年風華探索之旅

【台中的地名由來】台中的地名由來大揭秘!29行政區百年風華探索之旅

| 地理概況 | 人文歷史 | 經濟發展 | 文化觀光 |

台中的地名由來 Play

| 台中市,別稱台中(通稱台中,俗寫台中),為中華民國直轄市,台灣六都之一,也是中台灣唯一的直轄市。周邊與台灣省的六個縣相鄰,北鄰苗栗縣、新竹縣,南鄰彰化縣、南投縣,東隔中央山脈與花蓮縣相鄰,東北以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毗鄰宜蘭縣,西臨台灣海峽。全市面積 2,215 平方公里,設籍人口約 284 萬人,為台灣第二大城市,也是台灣第二大都會區「台中都會區」的核心都市,並常與彰化縣、南投縣合稱「中彰投地區」。台中市擁有台灣第二大港口,市內的清泉崗基地為全台最大的空軍基地。 | 台中地區,上古由大肚王國勢力所及,由於當地是軍事要衝,十三世紀起逐漸出現泰雅、巴宰與賽德克等原住民聚落,明朝末期,漢人開始由鹿港一帶拓墾台中,但未成氣候。1705 年,張國因率領 500 名移民自南投進入台中,為台中正式開發的開端。清康熙年間(1662~1722 年),台灣納入清朝統治,台中易名「台灣府諸羅縣」,設治於今台南市安平區附近,範圍涵蓋到彰化縣中部與台中市。1823 年劃歸彰化縣轄,1865 年成為台灣府首府。1887 年台灣建省,將台中府定為台灣縣治,1895 年乙未戰爭後成為台灣民政支部,1896 年改為台中縣,台中之名從此受用。1920 年台灣實施州廳制,設「台中州」,下轄台中市、彰化市,及大屯、豐原等其他地域,行政區域與現今台中市範圍相近。 | 1945 年台灣光復,台中設省政府 (1957 年遷至台北)。1949 年國民政府遷台,大量移民來台,台中人口快速成長。民國六〇年代(1971~1980 年間),政府在台中投資,促進經濟發展。1999 年 921 大地震,嚴重損傷台中及鄰近縣市。2010 年 12 月 25 日,台中縣和台中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為六都之一。 | 今日的台中市,擁有台灣第二大工商聚落,產業多元,包含製造加工、知識產業、觀光業等,為台灣重要的經濟及科技重鎮。市內有多所大專院校及研究機構,如東海大學、中興大學、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人文氣息濃厚。近年來,台中市積極推動文化建設,舉辦多項國際級展覽、藝術表演和體育競賽,營造出豐富而多元的文化氛圍。

台中的地名由來

台中的地名由來

地名沿革

台中市的名稱源遠流長,經過多個時期的演變才形成今日的名稱。以下是台中市地名由來的沿革:

時期 名稱 由來
清代 諸羅縣、台灣縣 清朝將台灣分為兩縣,台中市所在區域屬於諸羅縣
1887年 台中府 台灣建省,台中市所在區域升格為台中府
1895年 台中縣 台灣割讓給日本,台中府改制為台中縣,治所設於台中
1920年 台中市 日本實施地方自治,台中設市,定名為台中市
1945年 台中市 台灣光復後,台中市繼續沿用此名稱

地名的涵義

「台中」一名的由來有兩種説法:

  1. 「台中」指位於台北和台南之間:此説認為,「台中」是指位於台灣中部,台北和台南的正中間。
  2. 「台中」指台中盆地中部:此説認為,「台中」是指位於台中盆地的中部地區。

其他相關地名

除了「台中」之外,台中市轄下還有許多具有歷史意義的地名,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