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叢書,通稱「六法全書」[[1][2]],收錄六大核心法律領域之法規,包括憲法、民法、商法、刑法、民事訴訟法與刑事訴訟法[[3][4],且其名稱源自日本明治時代學者箕作麟祥之概念[[5][6]],後傳播至東亞諸國。
「六法」一詞[[7][8]],原本涵蓋憲法、民法、刑法、行政法、民事訴訟法與刑事訴訟法等領域,然而隨著法制發展,分科精細化,六法之概念仍沿用於稱呼法律大全,並非僅限於前述六大領域[[9][10]]。


考量常見法律需求,衍生出小六法的概念[[11][12]],針對學校考試或日常實務,將常用法規彙整於易於攜帶的版本,分為基本與分科小六法[[13][14]]。前者主要彙集實體法規,後者則包含立法沿革、條文要旨、判例等完善資料[[15][16]]。
背誦條文雖有助於應付考試[[17][18]],但更重要的是瞭解法條意義及應用時機[[19][20]]。理解法條,有助於將龐雜的內容連結記憶[[21][22]],亦便於判決時對條文的適切援引[[23][24]]。
何謂六法?
引言
六法,又稱六法全書,為中華民國現行法律體系中的最高規範,係由六部法典所組成。理解何謂六法,對於深入探究中華民國法律至關重要。本文將逐一探討六法全書之內容、特點,以及其對法律體系的重要性。
六法全書之內容
六法全書由以下六部法典構成:
法典 | 主要內容 |
---|---|
民法 | 規範個人間之法律關係 |
刑法 | 規範罪行及其罰則 |
民事訴訟法 | 規範民事訴訟之程序 |
刑事訴訟法 | 規範刑事訴訟之程序 |
憲法 | 國家之根本法 |
行政程序法 | 規範行政機關之程序 |
六法全書之特點
六法全書具有以下特點:
- 完整性:涵蓋中華民國法制體系之核心規範,為法律實務運作之重要依據。
- 系統性:各法典間相互配合,形成有秩序之法律體系,避免法律間之衝突。
- 權威性:作為國家最高法規,具有拘束力,法院判決必須依據六法全書之規定。
六法全書對法律體系的重要性
六法全書在中華民國法律體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 法源基礎:所有法律規範皆以六法全書為依據,確保法律之權威與穩定性。
- 規範效力:六法全書規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不得與其牴觸。
- 司法準則:法院審理案件時,必須優先適用六法全書之規定,作為判決依據。
結論
六法全書作為中華民國法律體系之基石,內容涵蓋廣泛,體系完整,具有高度的權威性。理解何謂六法,有助於建立對我國法律體制的正確認知,對於法律實務與研究領域皆有莫大的幫助。
延伸閲讀…
六法全書是什麼?小六法是哪六法? – 法律人
<六法全書> 辭典檢視-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