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 五臟】五行養五臟!吃出健康好氣色!

【五行 五臟】五行養五臟!吃出健康好氣色!

前言:
中醫認為,臟腑是人體的中心,影響著身體的健康與平衡。臟腑的概念與西醫不同,重視的是功能的表象和整體互補。

五行 五臟 Play

五臟六腑:
中醫將人體分為五臟六腑,分別負責儲存精氣和處理水穀。五臟包含肝、心、脾、肺、腎,六腑則有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它們相互協調,維持生命的平衡。

陰陽對立:
臟腑根據其功能分為陰陽兩種。臟(肝、心、脾、肺、腎)屬於陰,代表靜和沉降,而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屬於陽,代表動和升發。

五行 五臟

五行相生相剋:
五行學説認為,人體的臟腑與五行相應,分別對應青、赤、黃、白、黑五色。食用對應顏色的食物,可以滋養和維持臟腑的健康。

腎:
五行屬水,司掌精液。它調節水液平衡,影響生殖和發育。養腎的方法包括補充腎陽、節制房事。

肝:
五行屬木,司掌血液。它疏通氣機,影響情緒和消化。養肝的方法包括保持樂觀,充足睡眠。

心:
五行屬火,司掌神志。它主導思維和意識,影響血脈和面色。養心的方法包括保持心境平和,補充心血。

脾:
五行屬土,司掌運化。它消化食物,運輸營養和水分。養脾的方法包括避免濕邪,加強脾氣。

肺:
五行屬金,司掌呼吸。它負責吸入空氣,並調節體液。養肺的方法包括呼吸新鮮空氣,補充肺氣。

其他臟腑:
除了五臟六腑,中醫還提出了一些其他器官,統稱為「奇恆之腑」。它們具有臟腑的特質,但功能獨特。

總體平衡:
中醫強調臟腑的整體平衡。一個臟腑有問題,會影響其他臟腑,造成連鎖反應。因此,治療疾病時,必須從整體出發,調和臟腑。

五行與五臟的對應關係

五行五臟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對應關係,它們相互影響,共同維持人體健康。

五行 五臟 性質 特徵
升發 疏泄、氣血通暢
陽熱 血脈暢通、神志清明
運化 消化吸收、肌肉強健
收斂 呼吸順暢、皮膚潤澤
藏精 生殖泌尿、骨骼強健

各臟腑的具體對應

肝與木

肝屬木,具有疏泄、調暢氣血的特性。木氣旺盛的人通常面色紅潤、精力旺盛。但木氣過旺則會導致肝火上升,出現急躁易怒、失眠等症狀。

心與火

心屬火,具有温暖、陽熱的特性。火氣旺盛的人通常心胸開朗、思維敏捷。但火氣過旺則會導致心火亢燒,出現口乾舌燥、失眠多夢等症狀。

脾與土

脾屬土,具有運化食物、調解代謝的特性。土氣旺盛的人通常消化良好、體格強健。但土氣過旺則會導致脾胃濕熱,出現腹脹、噁心等症狀。

肺與金

肺屬金,具有收斂、主導呼吸的特性。金氣旺盛的人通常肺聲清亮、呼吸順暢。但金氣過旺則會導致肺氣鬱滯,出現咳嗽、氣喘等症狀。

腎與水

腎屬水,具有藏精、調控生殖泌尿的特性。水氣旺盛的人通常精神充沛、腎氣健壯。但水氣過旺則會導致腎虛水泛,出現尿頻、腰膝痠軟等症狀。

延伸閲讀…

五行如何對應五臟?

人體五臟vs.五行!一篇讀懂古傳中醫「臟象學説」 | 書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