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水道傳奇:謎團與爭議
在浩瀚的烈嶼羣島中,上林村坐落於陵水湖畔,其風水之説千百年來流傳不息。傳聞村前有一淡水溝,水流應向東流淌,方能保村莊興旺。


民國五十年間,軍隊駐紮烈嶼,興建濱海大道卻阻擋了淡水溝的流向,引發村民疑慮。師長韓卓環在夢中見一白鬚老者,得知淡水溝水流向東,遂在道路中加建涵洞,讓水流暢出。
民國九十七年,上林耆老以「風水説」為由,向鄉長提出「上林古水道」的工程計畫,耗資七千餘萬元。然而,完工後的水道卻無法如預期般引水入湖,成為傳奇般的存在。
根據烈嶼古地圖,上林村後方為高地,前方為內海,按理説水流應向南或西南流動,而非向東。因此,「淡水溝」的傳説恐只是臆測。
完工後的水道僅靠貴山出海口進出,漲潮時海水僅能流入前幾個池子,退潮時又快速流出,無法有效改善潮水進出的流量。此外,水道兩處進出口被封死,導致死水積聚,發出惡臭。
「上林古水道」的整治目的與地方效益備受質疑。有人認為整治目的基於風水考量,但上林村自陵水湖興建後,人才輩出,發展蓬勃。風水變動後,未來發展如何仍待商榷。
如今,「上林古水道」成為一條消失或從未存在的水道,留下一個撲朔迷離的傳奇,等待後人解謎。
| 表:上林古水道整治的爭議 |
|—|—|
| 爭議點 | 説明 |
| 水道流向 | 傳説水流應向東,但根據古地圖應向南或西南流。 |
| 整治目的 | 疑似基於風水考量,但風水變動後發展影響仍不明確。 |
| 整治效益 | 水道無法有效引水入湖,僅貴山出海口進出,改善潮水流量有限。 |
| 工程耗資 | 耗資七千餘萬元,效益備受質疑。 |
| 水道封閉 | 兩處進出口被封死,導致死水積聚發臭。 |
上林風水:皇室欽定的風水寶地
上林苑,古稱上林,是秦始皇遊獵的行宮,也是歷代帝王的離宮。作為皇室欽定的風水寶地,上林風水素有「帝王之氣」的説法。
上林風水的起源和發展
上林風水起源於秦始皇時期。相傳,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遣相國李斯勘察皇室園林選址。李斯奉命在京城鹹陽附近尋找一處靈氣聚集之地,以祈求國運昌隆、皇帝萬歲。經過層層勘查,李斯選定了驪山腳下的上林苑作為皇家的御園。
後來,歷代帝王都對上林苑進行了擴建和修繕,形成了一座規模宏大的離宮。漢武帝時期,上林苑達到鼎盛,佔地面積達萬餘頃,內有宮殿、園林、苑囿,是當時著名的遊樂勝地。
上林風水的格局
上林苑位於驪山腳下,北依驪山,南臨渭水。驪山為秦嶺支脈,山巒疊嶂,氣勢磅礴。渭水自西向東流淌而過,水流湍急,勢不可擋。上林苑依山傍水,自然風光優美,是山水相依的典型風水格局。
此外,上林苑內還有多座建築物,如未央宮、阿房宮、驪山温泉等。這些建築物在風水上也是精心佈局的,與自然環境形成有機的整體,相互呼應,增幅了上林苑的風水氣場。
上林風水的龍脈和穴位
- 龍脈:上林風水的龍脈源自秦嶺主脈,自西向東蜿蜒而來,經驪山,止於上林苑。龍脈氣勢宏大,綿延不絕,為上林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氣。
- 穴位:上林苑的穴位位於驪山腳下,未央宮以北的驪山温泉。驪山温泉泉眼清澈甘甜,常年不竭,是上林苑風水的核心。相傳,秦始皇曾在此沐浴,認為其有養生延壽之功效。
上林風水的影響
上林風水不僅影響了秦漢皇室,也對後世風水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歷代風水大師都以能夠勘探到上林風水為榮,並將其奉為風水典範,推崇其為帝王之氣。
上林風水也成為後世帝王選址建都的重要參考依據。漢武帝遷都長安、唐太宗營建大明宮,都受到上林風水的影響。上林風水的風水格局和選址原則,為後世宮廷建築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上林風水的現代意義
現代社會中,上林風水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它體現了古人的智慧和對自然的敬畏,對於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和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延伸閲讀…
風水案例:跑馬地/東半山名門(The Legend)
大坑「上林」── 陳癸龍「風水樓王」現代樓宇寶鑑全港屋苑篇
風水要素 | 特點 | 影響 |
---|---|---|
龍脈 | 源自秦嶺,氣勢宏大,綿延不絕 | 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氣 |
穴位 | 位於驪山腳下,未央宮以北的驪山温泉 | 是上林風水氣場的聚集點 |
格局 | 依山傍水,山水相依 | 形成「帝王之氣」的風水格局 |
建築物 | 佈局精心,與自然環境形成有機整體 | 增幅風水氣場,體現帝王威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