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亞:鋼琴家薛汀哲的重生與創新
專輯名稱 | 瑞亞 |
---|---|
演奏家 | 薛汀哲 |
原名 | 薛嘯秋 |
改名時間 | 黃曆年初一 |
改名原因 | 人生階段性句點,告別過去迎向新生 |
新名靈感 | 與朋友聊天時迸發,寓意哲思 |
演奏會彈奏曲目 | 〈大黃蜂〉與〈帕格尼尼A小調〉合併 |
苦練時間 | 5天 |
演奏評價 | 最自虐的挑戰,但十分滿意 |
第一張鋼琴演奏專輯 | 魔指 |
發行年份 | 2010年 |
金曲獎入圍 | 最佳編曲人(2011年) |
新專輯評分 | 120分 |
新專輯特色 | 自我作曲 |
未來計畫 | 好萊塢攻讀電影配樂15個月 |
不擔心暫停事業的原因 | 曾經敢於改名,不畏懼挑戰 |
坦然面對家庭革命 | 堅定決心,認為改名是自我成長的印記 |
薛汀哲,原名薛嘯秋,是一位在中國內地頗負盛名的鋼琴家與作曲家。他於1989年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2015年,他在25歲生日之際,將自己的名字由薛嘯秋改為薛汀哲。
改名的原因,薛汀哲表示,他認為25歲是一個人生轉戾點,這不僅代表著他在音樂上的摸索與成長的結束,更象徵著他將以一個更加成熟的面貌邁向新階段。


除了改名外,薛汀哲也開始嘗試創作自己的音樂,並將其收入新專輯《瑞亞》中。他對自己的新專輯給予了120分的高分,並表示他已經收到許多電影配樂邀約。
對於未來計畫,薛汀哲打算於2015年10月赴好萊塢攻讀電影配樂15個月。他認為自己並非電影配樂專家,因此需要加強學習。儘管這意味著他的事業可能會暫時停擺1年多,但他並不擔心,因為他曾經敢於改名,並不害怕挑戰。
與改名相關的家庭革命,薛汀哲則以坦然的心態面對。他認為,改名是他的自我成長的印記,他堅信自己的決定,並認為父母終會理解他的選擇。
總而言之,薛氏作為一位鋼琴家與作曲家,不斷追求自我成長與突破,透過改名與音樂創作,展現了其作為一名藝術家的獨特魅力與不倦的精神。
薜汀哲:化學家與生物學家
薜汀哲(Erwin Schrödinger),奧地利物理學家、理論物理學家、生物學家和科學哲學家,因其在量子力學領域的重大貢獻而聞名,包括薛丁格方程式。
生平與事業
薜汀哲於 1887 年出生於奧地利的維也納。他在維也納大學學習物理學和數學,並於 1910 年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他曾在幾個不同的大學擔任教職,包括蘇黎世大學、柏林大學和慕尼黑大學。
1920 年,薜汀哲提出了一個新的原子模型,該模型結合了波粒二象性。這個模型表明,電子既可以像粒子一樣存在,也可以像波一樣存在。這項突破性的工作為量子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26 年,薜汀哲提出了著名的薛丁格方程式,該方程式描述了量子系統的演化。薛丁格方程式是一個偏微分方程式,可以預測量子系統隨時間的狀態變化。
除了量子力學之外,薜汀哲還對生物學感興趣。他提出了“生命是什麼”的問題,並在 1944 年出版了《生命是什麼?》一書。在書中,他探討了生命起源和本質。
薛丁格的貓
薛丁格最著名的思想實驗之一是薛丁格的貓。這是一個思想實驗,用於説明量子力學中疊加和測量問題。根據這個實驗,一隻貓被關在一個盒子裡,裡面有一個放射性原子。如果原子衰變,就會觸發一個機制,釋放出毒氣殺死貓。
根據量子力學,在盒子打開之前,原子處於衰變和未衰變的疊加態。這意味著貓也處於疊加態,既活著又死了。然而,當盒子打開時,疊加態崩潰,原子要麼衰變要麼不衰變,貓要麼活著要麼死了。
獎項與榮譽
薜汀哲因其在量子力學領域的貢獻而獲得了許多獎項和榮譽。他於 1933 年與保羅·狄拉克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還獲得了馬克斯·普朗克獎章和巴爾扎尼獎等其他獎項。
主要著作
- 波動力學(1926)
- 統計力學(1946)
- 生命是什麼?(1944)
- 我從什麼角度看世界(1961)
遺產
薜汀哲是 20 世紀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他的工作對量子力學的發展至關重要,他的思想和思想實驗繼續影響著當代科學。他被譽為“量子力學之父”。
延伸閲讀…
薛汀哲(中國內地鋼琴家、作曲家)
鋼琴王子薛嘯秋全新原創《 無聲曲》-16分音符MV – YouTube
獎項 | 授予年份 | 頒發機構 |
---|---|---|
諾貝爾物理學獎 | 1933 | 瑞典皇家科學院 |
馬克斯·普朗克獎章 | 1937 | 德國物理學會 |
巴爾扎尼獎 | 1958 | 巴爾扎尼基金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