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風寒,內有水飲,藥方
材料:
| 藥材 | 劑量 |
|—|—|
| 麻黃(去節) | 3 錢 |
| 芍藥 | 3 錢 |
| 細辛 | 1 錢 |
| 乾薑 | 1 錢 |
| 甘草(炙) | 2 錢 |
| 桂枝(去皮) | 2 錢 |
| 五味子 | 1 錢 |
| 半夏(洗淨) | 3 錢 |
製法:
將上述藥物放入 1 升水中,先煮沸麻黃去除上層浮沫,然後放入其餘藥物,繼續煎煮取 300 毫升藥液,去渣,温服 100 毫升。


功效:
散寒利水,止咳平喘。
主治:
風寒表實、水飲內停所致的惡寒發熱、無汗、咳嗽氣喘、痰多稀薄、舌苔白滑、脈浮;或因水飲氾濫,導致身體沉重疼痛、肌膚浮腫。
方義:
本方以麻黃、桂枝解表發汗,宣肺平喘;乾薑、細辛温中化飲;半夏燥濕化痰;芍藥配伍桂枝,調和營衞;五味子斂肺止咳,並防止其他藥物温散太過而耗傷肺氣;炙甘草調和藥性,益氣健脾。諸藥合用,達到發汗祛邪、化飲止咳平喘之效。
加減:
* 口渴:減去半夏,加入栝樓根 3 錢。
* 微利:減去麻黃,加入蕘花(熬至紅色)2 錢。
* 噎塞:減去麻黃,加入附子(炮製)1 枚。
* 小便不利,小腹脹滿:減去麻黃,加入茯苓 4 錢。
* 喘甚:減去麻黃,加入杏仁(去皮尖)3 錢。
現代應用:
本方適用於外感風寒、內有水飲所致的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疾病。
注意事項:
本方温熱性較強,陰虛火旺、津血不足者慎用。
小青龍湯:祛風化痰、宣肺解表的經典中藥方
小青龍湯是小青龍湯證的代表方劑,在中醫臨牀上具有獨特的地位,主治外感風寒、痰飲壅肺的表裡證候。
組成與作用
藥物 | 功效 |
---|---|
麻黃 | 發汗散寒、宣肺止咳 |
桂枝 | 温經通陽、宣肺解表 |
白芍 | 緩急止痛、斂陰斂汗 |
甘草 | 調和諸藥、益氣固表 |
生薑 | 發汗散寒、温中止嘔 |
大棗 | 補益脾氣、調和營衞 |
主證
- 外感風寒
- 表裡證候,即有表證,又有裡證
- 咳嗽氣喘,痰多清稀
- 脈浮緩,苔白滑
加減應用
- 重汗出者,加黃芪、白朮,益氣固表
- 痰多者,加半夏、茯苓,化痰利濕
- 咳甚者,加杏仁、蘇子,止咳平喘
臨牀應用
小青龍湯廣泛用於治療各種呼吸道疾病,如:
- 感冒
- 支氣管炎
- 肺炎
- 哮喘
用法用量
- 水煎服,每日1-2次,每次6-12克
禁忌
- 營衞不和,表裡俱虛者
- 陰虛火旺者
注意事項
小青龍湯是一款經典中藥方劑,具有祛風化痰、宣肺解表的功效,廣泛用於治療呼吸道疾病。其組成與作用、主證、加減應用、臨牀應用、用法用量、禁忌和注意事項等方面,都應仔細掌握,才能發揮其最佳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