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區:桃園市的客家重鎮
龍潭區,舊稱「菱潭陂」,後稱「靈潭陂」、「龍潭陂」,其名得自境內的龍潭大池。龍潭區位於桃園市南部,面積約 75 平方公里,人口約 12.7 萬人,其中客家人約佔六成。該區的區域劃分始於 1920 年,時為日本的龍潭莊,隸屬於新竹州大溪郡。1946 年,龍潭莊改制為「龍潭鄉」;而後於 2014 年升格為「龍潭區」。龍潭區現轄 32 裏,行政區域分佈範疇廣闊。


龍潭區地處桃園台地最南端,地勢西北低東南高,多平原與丘陵。該區氣候温和多雨,特別適合種植茶樹,使得茶產業成為龍潭區的重要經濟支柱。此外,龍潭區還有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核能研究所以及新竹科學工業園區龍潭基地等高科技產業進駐,有「桃園矽谷」之稱。
龍潭區的自然與人文景點豐富,其中包括:
- 龍潭大池:是桃園市眾多埤塘之一,佔地約 18 甲,是當地休憩遊憩的重要場所。
- 南天宮:坐落於龍潭大池旁的人工島上,建築宏偉壯觀,是當地著名地標。
- 龍潭吊橋:是一座結構特殊的吊橋,結合了斜張複合式設計,為國內罕見。
- 忠義橋:以白色為基調,擁有九個彎曲,又有「九曲橋」之稱。
- 湖濱公園:位在龍潭大池對岸,提供遊客各種水上活動和休閒設施。
- 石門水庫:橫跨龍潭、大溪及復興三區,是東南亞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提供灌溉、發電等多項效益。
- 環湖步道:環繞石門水庫,擁有完整的林相和豐富的鳥類生態。
- 龍潭聖蹟亭:台灣現存最大的敬字亭,已列為三級古蹟,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
龍潭區是一個充滿客家文化的活力城鎮,融合了歷史遺產與現代發展,展現出不同的多元風情。
龍潭的由來
龍潭之名源遠流長,其由來眾説紛紜,主要有以下幾種説法:
説法一:和尚潭
相傳明末清初之際,有位雲遊的和尚途經此地,見潭水清澈,遂在此建寺祈福。因和尚在此修行,潭水舊稱「和尚潭」,後訛傳為「龍潭」。
説法二:龍形伏潭
此説認為,潭中常有蒸氣升騰,形似蜿蜒遊動的龍。因此,人們將潭水視為龍潭,以「龍潭」稱之。
説法三:蟠龍戲珠
據《新竹縣志》記載,昔日潭地形勢宛如蟠龍戲珠,故稱「龍潭」。
説法四:當地原有泉水名「龍潭」
此説認為,在桃園大漢溪支流上游之地,本有泉水名為「龍潭」,後因大漢溪改道,泉水遂流入現今的龍潭區,因此而得名。
説法 | 論述 |
---|---|
和尚潭 | 清初和尚建寺祈福,潭水稱和尚潭,後訛傳為龍潭。 |
龍形伏潭 | 潭中蒸氣升騰,形似遊龍,故稱龍潭。 |
蟠龍戲珠 | 潭地形勢似蟠龍戲珠,因而得名。 |
泉水名龍潭 | 原有泉水名龍潭,因大漢溪改道而流入龍潭區。 |
結論:
龍潭的由來眾説紛紜,各有其根據。其中,和尚潭説和龍形伏潭説是比較流傳廣泛的説法。無論哪種説法,皆反映出龍潭深厚的歷史淵源和豐富的傳説故事。
延伸閲讀…
龍潭鄉地理名稱與由來
龍潭區:龍茶水清古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