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看是座山】遠看是座山,細看是一首令人回味的詩

【遠看是座山】遠看是座山,細看是一首令人回味的詩

[反覆觀廬山,理解「當局者迷」]

歷經反覆觀摩廬山,理解智者所言「當局者迷」的至理。詩人身處山中,觀察廬山變幻莫測的面孔,近觀遠眺、由高至低,卻難以領略廬山的整體風貌。面對層巒疊嶂,詩人驚呼:廬山之真貌,焉能只靠我身處山中一隅窺知?

遠看是座山 Play

詩中首句對比橫側之觀,凸顯廬山之變化萬千;次句以「高」、「低」、「遠」、「近」囊括觀山之全方位,展現詩人對廬山局部之深入理解。然而,即便如此,詩人嘆惋,仍無法把握廬山的整體樣貌,原因正由於身處山中,受限於角度與視線。

詩篇結尾一語道破「當局者迷」之理,成為警世之言。教人避免偏聽偏信,從不同視角洞悉事物的全貌,方能 постичь其真正面目。詩人對廬山的反覆觀摩,啟迪世人打破自我侷限,追求更廣闊、更客觀的視野,方能 постичь 真理與智慧。

遠看是座山

遠看是座山,近看是石堆

遠方觀望,幻象無邊

遠看是一座巍峨高山,聳立於天際,氣勢磅礴。綿延不絕的山脊,連接天地,宛如一幅壯麗的畫卷。山腰間雲霧繚繞,時而隱逸,時而飄動,增添了幾分仙氣。

接近審視,真相顯露

然而,走近細看,幻象破滅,真相顯露。所謂的山脈,不過是一堆堆大小不一的石塊,散落無序,毫無章法。曾經的壯麗與磅礴,此刻化作滿目瘡痍與荒蕪。

遙望與近視:認知的差異

遠看與近視,象徵著認知的巨大差異。當我們距離事物較遠時,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的光鮮亮麗,而忽略了其內在的缺陷。

距離 認知
宏觀、整體
微觀、細節

認知偏差:過度美化和過度貶低

過度美化或過度貶低,都是認知偏差的表現。遠距離觀望時,我們容易過度美化事物,忽略其缺點。而近距離審視時,又容易過度貶低事物,放大其瑕疵。

從遠山到石堆:心境的變化

從遠處的壯美山巒,到近處的雜亂石堆,心境的變化往往令人唏噓。曾經的仰慕與崇敬,瞬間轉變成失望與遺憾。

放下執念,接受現實

面對認知的差異,我們需要放下執念,接受現實。遠看是座山,近看是石堆,這並非矛盾,而是事物的兩個側面。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避免過度的美化或貶低,更加客觀、理性地看待事物。

結論:認知的侷限與撥雲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