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的古字】母的古字:甲骨文、金文、篆文演繹漢字之母

【母的古字】母的古字:甲骨文、金文、篆文演繹漢字之母

哀之切者,莫過於子之情。每念父母劬心勞力,哺兒育女,辛勞可感。母聖而能應變,恆為人所景仰。寒泉之水清澈,焉能忘卻母親之愛?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猶言父母生育之苦,懷胎十月,養育之恩,無以回報。古詩云:「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父母披星戴月,不知疲倦,此情此景,令人動容。

母的古字 Play

棘枝雖多刺,卻能護幼,猶若母親護子,不惜一切。凱風南來,吹拂孩子心靈,猶如母親温柔細語。甲骨文中的「母」字,刻劃著哺育之形,兩點猶如雙乳,象徵著哺養之情。

母的古字

「爰自睍睆」意為鳥兒初生,羽翼豐盈,鳴聲悦耳。父母恩惠猶如睍睆,伴隨孩子成長,引導其展翅高飛。而今,父母已逝,哀痛之情,難以言喻。追憶過往,猶能感受母親的温暖懷抱,此情此懷,永銘於心。

元素 意涵
哀哀 悲傷嘆息
劬勞 辛勞困苦
蓼蓼 茂盛
苦菜
凱風 南風
蔻蔻 杜鵑啼聲
睍睆 鳥兒毛色鮮豔

母的古字

母的古字是指漢字中表示「母親」的最初字形,在甲骨文、金文中發現了多種不同的母字古字,反映了古代對「母」字的認識和書寫演變。

表格:母的古字與釋義

古字 釋義 出處
象徵女性,後引申為母親 甲骨文
象徵女性,後引申為母親 金文
對著子宮,象徵母親 金文
音同「母」,象徵母親 金文

甲骨文中的母字

甲骨文中的母字主要有「木」字形,象徵女性的生育能力。在甲骨文字形中,「木」字的上半部分作繁茂狀,象徵女性的乳房,下半部分作向下生長的樹根狀,象徵女性的生育。此外,還發現了「子」字形母字,象徵女性懷孕生子的狀態。

金文中的母字

金文中的母字更加豐富,有「女」、「夒」、「毋」等多種字形。其中,「女」字形象徵女性,後引申為母親;「夒」字形象徵對著子宮,指母親懷孕的狀態;「毋」字形音同「母」,也是指母親。

母字的演變

隨著漢字的發展,「母」字的寫法逐漸簡化。在篆文中,「木」字形母字演變為「母」字,保留了女性生育能力的象徵意義;「女」字形母字演變為「媽」字,成為現代常見的母親稱呼之一;「夒」字形母字簡化為「姆」字,在一些方言中仍然保留著母親的稱呼。

總結

母的古字的多種字形反映了古代對「母」這一角色的重視和敬仰。從這些古文字中,我們可以窺見母系社會的遺跡,以及古代對女性生育能力的崇拜。如今,這些母字古字雖然不再常用,但它們作為漢字歷史的珍貴遺產,記錄著我國悠久的母愛文化。

延伸閲讀…

母(漢字):漢字釋義,漢字演變,基本解釋,詳細解釋,常用詞語, …

母| 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