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台灣的一份子,每日行駛著裝點著車牌的車輛,或許我們叫得出車型,卻很少去探究車牌的特殊涵義。現行的車牌乃是基於節省考量,自 2006 年取消區域標示後的產物,儘管省了空間,卻也少了辨識發牌區域的便利性。
回顧歷史,車牌最初以七位數字組成,前三後四,並標有監理站名稱。台北市、台北所、台中所、嘉義所、高雄所、高雄市、金門縣、連江縣等單位各有其發牌編號範圍。後續演變至前兩碼英文、後四碼數字模式時,區分依舊明顯,例如台北市為 A-E,台北縣約為 F、G,宜蘭縣與花蓮縣共享 I。


2012 年,交通部推出了全新的第八代自小客(貨)車牌,統一規格為「三碼英文-四碼數字」,並採取「一車一號」編碼方式。如今公路上的車輛,皆少了純數字車牌,取而代之的是帶有英文的序號。
車牌頭部標記特殊身份
為了更快速區分車種,交通部制定了特定英文數字開頭代表特定車款的規則。例如常見的 R 開頭車牌,代表租賃車,通常為租賃業者提供。而 E 開頭的車牌,則是標誌著純電動車,非純電動車輛不適用此類車牌。此外,W 開頭的車牌,代表身心障礙者專用車,車主須持有駕照,車輛必須登記於本人或同户籍家人名下。
[英文字母謹慎選用]
考量到辨識性,交通部決定避開容易混淆的字母「I」和「O」。儘管未來仍保留視情況回歸的可能性,但目前仍未有採用。此外,交通部還公佈了 24 組禁用語彙,其中包含部分敏感字詞和可愛動物名稱。不過,這些禁用代碼並非永久禁止,若社會大眾反應熱烈,未來仍可能開放使用。
從簡到繁,車牌演化的軌跡
值得一提的是,1990 年發行的第一批前兩碼英文後四碼數字英文牌,其編碼原則相對明晰。根據筆者粗淺的瞭解,台北市為 A-E,台北縣、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約為 H、J、K。而後續出現的一碼英文牌,則逐漸模糊了區域界線,如台南市的開頭自 S 演變成 S2、2M 等。
定位於汽車的身分證,車牌的多樣樣貌
猶如身分證號碼標示著個人特徵,車牌號碼也承載著汽車的獨特資訊。從早期的七碼數字到現行的「三碼英文-四碼數字」,車牌不僅隨著時代推移改變樣貌,也見證了汽車文化的多元發展。
車牌:數字在前,意義非凡
定義
「車牌 數字在前」是指車牌號碼中,第一個字元為阿拉伯數字的車牌類型,在某些國家和地區較為常見。
意義
車牌數字在前具有以下意義:
- 易於辨識:數字相較於英文字母更易於辨識,有助於快速確認車輛身分。
- 防偽措施:車牌號碼中加入數字,可增加偽造難度,保障車輛安全。
- 地域區別: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可能採用不同的車牌格式,其中數字在前有助於區分車輛來源。
使用國家
採用車牌數字在前的國家和地區包括:
國家/地區 | 車牌格式 |
---|---|
中國大陸 | 車牌號第一個字元為英文字母,後續為數字 |
香港 | 車牌號碼以英文字母或數字開頭,後續為數字 |
澳門 | 車牌號碼第一個字元為數字 |
日本 | 車牌號碼第一個字元為數字 |
韓國 | 車牌號碼第一個字元為數字 |
優缺點
優點:
- 易於辨識和防偽
- 便於地域區別
缺點:
- 可能限制車牌號碼的組合數量
- 對於部分國家而言,無法反映車輛的車型或其他資訊
結論
「車牌 數字在前」的車牌格式具有易於辨識、防偽和地域區別等優點,不過也存在組合數量受限的缺點。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車牌格式的制定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歷史習慣、文化傳統和安全考量。
延伸閲讀…
車牌的前兩個英文字有數字的???
汽車車牌號是前2 後4(數字) – 博學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