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斯危害】小心螽斯危害!揭密螽斯的生活習性!

【螽斯危害】小心螽斯危害!揭密螽斯的生活習性!

古人對於蝗蟲的危害相當瞭解,但仍將其視為吉祥象徵,可能是源自於詩人觸景生情,借用蝗蟲多產的性質來祝福或比喻多子多孫,而並未考慮到其害蟲本質。

螽斯危害 Play

儘管這些草蟲畫可能經過昆蟲學家的鑑定,但現代昆蟲學家不一定熟悉古今昆蟲名稱的演變,導致「張冠李戴」的情況發生。因此,對於無題款的畫作,更需要仔細辨識所繪的內容。

例如,韓祐的《螽斯綿瓞》圖雖然畫名由原本題簽而來,但畫中並未題有「螽斯綿瓞」或其他文字,導致畫意不明。曹有光的草蟲畫雖然有螽斯類的絡緯,棲息在豆葉上,但並不被視為吉祥草蟲畫,而以畫家自題詩句中的「絡緯送秋聲」作為畫名。林椿的《葡萄草蟲》圖、王正的《秋卉草蟲》圖以及傳為徐熙所作的《花卉草蟲》圖也都各有螽斯類草蟲一隻,但由於這些螽斯類草蟲並未與瓜蔓、瓜實同在,因此未被誤解為象徵多子多孫的「螽斯」。

螽斯危害

《翠玉白菜》上有兩隻昆蟲,一位昆蟲學教授鑑定較大的一隻為「螽蟴」,另一隻較小者為「蝗蟲」,兩者皆屬直翅目但屬於不同亞目。教授指出「螽蟴」是學術上的名稱,北方稱為「蟈蟈」,南方稱「紡織娘」。本文認為較大的「螽蟴」,雖屬昆蟲學中的螽斯類,但並非《詩經》中的「螽斯」。歷代注家對「螽斯」之詮解雖有歧異,但均同意原詩所述的「螽斯」具有「眾多、聚集、飛翔振翼」的習性。然而「螽蟴」前翅短、後翅缺如,無法符合「飛翔振翼」的特徵,因此並非《詩經》中的「螽斯」。

螽斯的危害

目錄

危害概述

螽斯是一種直翅目的昆蟲,常在草叢、樹林等環境中棲息。部分種類的螽斯會導致嚴重的農業損失,主要危害農作物,如玉米、大豆和綠豆等。

特徵與危害症狀

危害性較強的螽斯特徵如下:

特徵 描述
體長 約 2~5 公分
觸角 長而細
口器 咀嚼式
顏色 灰褐色或綠色

螽斯主要危害農作物的方式為:

  • 取食葉片:螽斯會取食農作物的葉片,導致葉片出現大小不一的缺刻和穿孔,影響光合作用和營養吸收。
  • 危害根系:某些種類的螽斯會取食農作物的根系,造成植株生長不良、枯萎和死亡。
  • 傳播病害:螽斯會攜帶植物病原體,在取食農作物時傳播病害,導致農作物產生疫病。

防治方法

防治螽斯的危害有以下方法:

  1. 物理防治:

    • 人工捕捉:在螽斯密度高的時期,人工捕捉並銷毀卵鞘和成蟲。
    • 設置誘捕器:設置光誘捕器或發酵液誘捕器,吸引螽斯成蟲。
  2. 化學防治:

    • 噴灑農藥:使用具有低毒性且對其他生物影響較小的農藥,如阿維菌素或氯氰菊酯。
    • 毒餌誘殺:利用螽斯的取食習性,設置毒餌誘殺成蟲。
  3. 生物防治:

    • 清除雜草:清除農田中的雜草,減少螽斯的棲息和取食環境。
    • 合理輪作:避免連續種植易受螽斯危害的農作物,讓田地休耕或輪作其他作物。
    • 耕作:深耕可以破壞螽斯的卵鞘和幼蟲,降低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