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艮皿】竹艮皿字秘辛:簋字的玄機大公開!

【竹艮皿】竹艮皿字秘辛:簋字的玄機大公開!

餐膳盛器:簋

青銅簋是古代祭祀使用的禮器,盛放黍稷米飯,圓口,雙耳,平日則使用陶製的簋。後世的簋多為方口,即「簠」,圓形的則稱「簋」,是量詞,一觳原為十鬥,後改為五斗。

竹艮皿 Play

出土文物顯示,簋的形制多為圓形,陶土製成,未見竹製品。鄭玄認為簠為方形,簋為圓形,用於盛放黍稷、稻粱等米飯。司徒舍人曾負責祭祀中的簠簋供應與陳列。

竹艮皿

《詩經》中提及用餐時「每食四簋」,表示富足;「有饛簋飧」則形容食物充裕。《周易》記載「一樽薄酒,兩簋淡飯」,形容敬奉 скром素。由此可見,簋不僅是日常餐具,更是祭祀禮器,在古代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名稱 形制 用途 材料
圓形 盛放米飯 青銅、陶土
方形 盛放米飯 青銅、陶土
量詞 十鬥或五斗

竹艮皿:來自金文甲骨文的神秘符號

「竹艮皿」是一個於甲骨文和金文中頻繁出現的符號,由「竹」、「艮」和「皿」三個字組成。由於其字形奇特,在文字學和歷史文化研究上備受關注。

各部分構成

字源 意義
植物
盛物的容器

甲骨文中的竹艮皿

甲骨文中,「竹艮皿」的寫法較為簡化,主要由「竹」、「艮」兩部分組成,後世才逐漸增加「皿」的字形。其用途主要為占卜祭祀,常與其他象形文字組成複合詞。

金文中的竹艮皿

相較於甲骨文,「竹艮皿」在金文中出現的次數較多,且較為複雜。「竹」字保持象形的形狀,而「艮」、「皿」則產生了變化:「艮」轉為類似於山形的文字,而「皿」則變為一個有柄的器皿。

符號意義

「竹艮皿」的符號意義至今仍有爭議,但主要有以下幾種説法:

解釋 依據
山神或大地 與「艮」代表山有關
祭祀禮儀 與「皿」代表祭祀用品有關
太陽或祭祀太陽 與「竹」在古文中與太陽相關有關

應用

「竹艮皿」符號在後世被廣泛應用於各種領域:

領域 用途
藝術 甲骨文、金文題材
宗教 玉器上的紋飾
銘文 鐘鼎上的銘文
書法 摹寫古文字

表格總結

以下是「竹艮皿」相關資訊的表格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