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流產】流產危機!孕婦必知:流產首兆與緊急處理5招

【孕婦流產】流產危機!孕婦必知:流產首兆與緊急處理5招

流產:種類、原因及徵兆

導言

懷孕初期,每100名孕婦中約有20-25名可能出現陰道出血,其中部分可能發展為流產;然大部分孕婦仍能順利度過孕期。流產種類繁多,本文將探討7種常見流產類型,同時釐清其可能原因和徵兆。

常見流產類型

1. 染色體異常

這是最常見的流產原因(約50%),可能因隨機發生的染色體異常所致,而非父母基因問題。異常染色體會導致胚胎發育異常,增加流產風險。

孕婦流產 Play

2. 慢性或急性疾病

未受控的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疾病、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狼瘡)、甲狀腺疾病和嚴重肝病等,均可能引發流產。

3. 宮頸功能不全

指子宮頸無法維持閉合,可能導致早產或流產。

孕婦流產

4. 萎縮性囊胚

又稱「空包彈」,是受精卵染色體異常,形成沒有心跳的空胚胎。

5. 先兆性流產

懷孕初期常見問題,表現為陰道出血或下腹痛。若胎兒心跳正常且子宮頸無擴張,適當休息即可。

6. 不全性流產

部分胚胎或胎盤殘留子宮內,可能造成大量出血,需由醫師移除殘留物。

7. 完全性流產

胎盤、羊膜和胚胎全部排出子宮,不需要特殊處理。

連續性流產

連續流產三次以上稱為「習慣性流產」,可能需要進一步檢查以找出可識別和治療的病因。

徵兆

陰道出血:這是流產的主要徵兆,出血量、持續時間和顏色可能有所不同。

下腹痛:初期流產的自然排出時間可能需數小時或1-2週。腹痛嚴重或伴隨出血,須提高警覺。

其他徵兆:腰痠、下墜感、泌尿道感染和陰道感染也可能是流產徵兆。

預防

有習慣性流產史的孕婦,應密切監測基礎體温,如有懷孕跡象,應加強自我照護,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壓力,並適度節制性行為。

就醫時機

發現流產徵兆,應立即就醫,以確認孕期狀況和胎兒健康,並及時採取必要措施。

孕婦流產:原因、後果與預防

孕婦流產

定義:「孕婦流產」是指懷孕未滿20週、胎兒體重低於500克時,因各種原因導致胚胎或胎兒死亡的現象。

原因:造成孕婦流產的原因眾多,包括:

常見原因:
| 原因 | 比例 |
|---|---|
| 染色體異常 | 50%~60% |
| 子宮畸形 | 10%~15% |
| 荷爾蒙失調 | 5%~10% |
| 感染疾病 | 5%~10% |
| 免疫問題 | 5%~10% |

其他原因:
– 生活習慣不良(吸煙、喝酒、熬夜)
– 環境毒素(輻射、重金屬)
– 藥物使用(抗癌藥、抗癲癇藥)
– 身體創傷(外力撞擊、劇烈運動)

孕婦流產的後果

孕婦流產可能造成以下後果:

生理後果:
– 陰道出血、腹痛
– 子宮收縮、胎盤剝離
– 感染、敗血癥

心理後果:
– 悲傷、自責
– 焦慮、恐懼
– 夫妻關係受影響

遠期影響:
– 不孕症
– 早產
– 子宮頸閉鎖不全

預防孕婦流產

儘管無法完全避免孕婦流產,但可以採取一些措施降低其發生率:

生活習慣:
– 戒煙戒酒
– 規律作息
– 適度運動

健康檢查:
– 定期產前檢查
– 接受染色體檢查和超音波檢查

藥物使用:
– 謹慎使用藥物
– 服用葉酸補充劑

延伸閲讀…

懷孕初期流產徵兆有哪些?初期流產多久會自然排出?5招 …

【作小產】有咩徵兆?與流產的分別?預防及護理方法

環境保護:
– 遠離輻射、重金屬
– 避免接觸有毒物質

其他措施:
– 控制體重
– 治療潛在疾病
– 尋求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