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表演廳的空間設計巧思非凡,有如巖殼內的寶石般閃耀。它提供約 3100 個固定座席,但主辦單位也可根據需要移除部分座椅,將最大容納人數擴充至 5000 人。總面積約為 360 平方公尺(108 坪),提供了寬敞且舒適的觀看環境。


北流位子:穿梭時空的歷史足跡與文化瑰寶
北流位子位於台北市大同區,原為清朝時期的舊金山城城牆的一部分,後於1912年拆除城牆後保留下來的城門位址。歷經歲月洗禮,北流位子見證了台北的歷史變遷,並成為當地重要的文化遺址。
歷史沿革
時期 | 事件 |
---|---|
清光緒2年 (1876) | 建造舊金山城城牆,北流位子為其城門之一 |
1912年 | 拆除舊金山城城牆,保存北流位子 |
1977年 | 台北市政府公告北流位子為市定古蹟 |
2014年 | 進行修復工程,並重新開放參觀 |
建築特色
北流位子為磚石砌造的城門,原有內外兩道城門,現僅存外門。城門寬約4米,高約6.5米,拱門上方有「北流位子」四字橫匾。城門兩側設有城樓,原為士兵駐守之所,現已改建為展示空間。
文化價值
歷史意義: 北流位子是台北歷史上重要的地標,見證了台北城的演變。其保存著清朝時期的建築特色,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記憶。
建築藝術: 北流位子展現了清朝時期的磚石建築技術。拱券式城門、城樓與城牆的結合,呈現出獨特的建築美感。
文化傳承: 北流位子作為市定古蹟,是台北市重要的文化資產。其定期舉辦導覽解説、文物展覽等活動,傳承台北的歷史與文化。
現況與利用
現今,北流位子已成為台北市重要的歷史觀光景點。修復後開放參觀,遊客可自由進出城門,並在城樓內欣賞文物展覽。此外,北流位子也被規劃為文化創意空間,不定期舉辦藝術展覽、表演活動等,賦予古蹟新的生命力。
結語
北流位子歷經時空的考驗,見證了台北城市的發展與變遷。其獨特的建築特色與豐富的文化價值,不僅承載著歷史的記憶,也成為台北市引以為傲的文化瑰寶。透過古蹟保存與活化利用,北流位子將持續扮演著傳承文化、激發創意的角色,讓台北市的歷史底藴在現代都市中不斷延續。
延伸閲讀…
空間導覽|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鐵達尼號音樂會觀影心得&座位選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