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勳繁體】「勛」繁體字查詢:深入瞭解繁體字「勛」的意義與用法!

【勳繁體】「勛」繁體字查詢:深入瞭解繁體字「勛」的意義與用法!

勳與勛

古有異構字之説,如「勳」與「勛」,音義悉同,然形構殊異。「勳」從「燻」聲,「勛」從「員」聲,反映漢字構形之變遷。

兩字徵音同而字不同,實「形聲字聲符不同構成之異構字」。其形成或由造字時代與地域差異所致。

勳繁體 Play

1986年,中國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制定「規笵字」,將記詞職能相同之異構字歸納,選其中一字為「正體字」,簡化為「規笵字」,餘者為「異體字」。「勳」遂被定為正體字並簡化為「勳」,「勛」則視作異體字。同例尚有「壎/塤/壎」。

不同字位歸納

勳繁體

相較之,「同構異寫字」整理則立足於漢字層面,認同不同寫法,如大陸漢字規笵之「新舊字形」。

詳細説明(表格式)

字型 來源 聲符 形符 異同
康熙字典 主體字
康熙字典 異體字
康熙字典 異體字
康熙字典 異體字
康熙字典 異體字

綜上,異構字之形成與漢字造字歷史息息相關,反映時代與地域變化。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之規笵字制定,對統一漢字規範、降低異構字疑慮,作出重大貢獻。

勛繁體:漢字演化與歷史淵源

壹、前言

「勛」字在繁體中文中寫作「勳」,其繁複的筆畫與獨特的結構,反映了漢字演化過程中的悠久歷史與文化內涵。本文將探討「勛」字的繁體寫法,並深入探究其演變與歷史淵源。

貳、楷書「勳」字的結構與筆畫

「勛」字的楷書寫法共有 22 畫,由「功」、「犬」兩部分組成。

筆畫 寫法
1
2-4 橫折
5-9
10-13 橫折
14-19
20-22

「功」部(左半部)由三橫一豎組成,構成一個「口」字。犬部(右半部)由七橫一撇組成,表示一隻蹲坐的狗。

參、甲骨文與金文中的「勛」字

1. 甲骨文

甲骨文中的「勛」字最早發現於商代,形狀與楷書有顯著不同。其由一個「口」加上一個像狗的圖形組成,表示「用犬獲取功勞」。

甲骨文中的「勛」字

2. 金文

商代末期至西周初期的金文中,「勛」字的寫法趨於定型,但仍保留了甲骨文的基本結構。

金文中的「勛」字

肆、「勛」字在漢字中的演變

1. 小篆

秦朝統一文字後,小篆中的「勛」字與金文基本一致。

小篆中的「勛」字

2. 隸書

漢朝時期,「勛」字在隸書中進行了簡化,筆畫更加流暢。

隸書中的「勛」字

3. 楷書

魏晉南北朝時期,楷書逐漸成為主流書體。「勛」字的楷書寫法也隨之確立,形成了現今常見的 22 畫結構。

伍、結語

「勛」字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勳」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淵源與文化內涵。從甲骨文的象形文字到楷書的規範寫法,其演變體現了漢字系統的發展軌跡和中華文化的傳承。瞭解「勛」字的繁體寫法,不僅有助於理解漢字的演變,更能從中汲取傳統文化的智慧與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