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營兵馬:媽祖的護衞軍
在長達九天八夜的「大甲媽祖遶境」中,信眾們除了隨香、祈福外,還會捧著「五營令旗」護身。五營令旗代表著媽祖麾下的兵將,負責保衞神明和庇佑眾生。
五營令旗的由來和傳説


五營兵馬原本是王爺(如五府千歲等)的專屬兵將,受其調派指揮。隨著時間演變,許多區域性神明,如媽祖、關聖帝君、大道公等,也迎請了五營兵馬,以保衞地方、抵禦邪祟。
五營令旗的形制和顏色
每一支五營令旗都有不同的形制和顏色。令旗一般呈三角形,上面繡有龍鳳、祥獸或「令」字。五營又分為東、西、南、北、中營,每個營所掌管的兵馬數量和兵種各不相同。
安奉令旗的注意事項
信眾購買令旗後,需妥善安奉。可供奉在神壇或清淨處,每日早晚焚香祭拜。切忌隨意亂放或棄置,以免冒犯神明。
令旗的傳承
五營令旗通常會代代相傳,承載著家族的信仰和精神。信眾會將令旗帶回各地過香火,祈求神明庇佑、保家安宅。令旗的歷史與文化,也成為民間信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營兵馬的犒賞
五營兵馬辛勞守護,需定期犒賞。信眾會準備牲禮、糖果、餅乾等祭品,並焚燒專用金紙。此外,廟宇也會設置「兵馬草」,以示敬意。
表:五營兵馬令旗資訊
營名 | 顏色 | 兵馬數量 | 主神 | 鎮守方位 |
---|---|---|---|---|
中營 | 黃色 | 36萬 | 媽祖 | 中軍 |
東營 | 青色 | 7萬 | 將帥左營 | 東方 |
西營 | 白色 | 7萬 | 將帥右營 | 西方 |
南營 | 紅色 | 7萬 | 將帥前營 | 南方 |
北營 | 黑色 | 7萬 | 將帥後營 | 北方 |
令旗擺放位置指南
令旗擺放位置在中華禮儀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反映了成員之間的關係和尊卑順序。本文將詳細探討各種場合下的令旗擺放位置規則。
正式場合
會議場合
位置 | 成員 |
---|---|
正中 | 主席 |
主席左側 | 秘書長 |
主席右側 | 主持人 |
主席前方 | 出席代表(按單位順序排列) |
宴會場合
位置 | 成員 |
---|---|
正中 | 主賓 |
主賓左側 | 地位較高的賓客 |
主賓右側 | 地位較低的賓客 |
非正式場合
家庭聚會
位置 | 成員 |
---|---|
正中 | 長者或父母 |
長者或父母左側 | 兄弟姐妹(按年齡順序) |
長者或父母右側 | 配偶或子女 |
社交場合
位置 | 成員 |
---|---|
正中 | 新郎 |
新郎左側 | 新娘 |
新娘右側 | 伴郎 |
喪禮
位置 | 成員 |
---|---|
正中 | 長輩 |
長輩左側 | 兄弟姐妹(按年齡順序) |
長輩右側 | 子女(按年齡順序) |
注意事項
- 令旗應插在醒目的位置,便於識別。
- 令旗的顏色和形狀應與場合相符。
- 令旗的擺放順序應遵循尊卑順序,不得任意變動。
- 令旗的數量應根據出席成員的人數決定。
- 令旗應保持潔淨,不得有破損或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