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昔洗禮中重生:迎賓橋的歷史與建築特色
曾名儀鳳橋的迎賓橋,佇立於王台鎮溪後村的南水口,是座跨越溪水,連接兩座山巒的木造廊橋。這座橋樑坐落於獅象二山之間,葉源溪水於此匯合,流經諸多村莊後,匯入富屯溪之中。
村落被青山碧水環抱,連綿的羣山襯託著橋樑的優雅姿態。儀鳳橋最早於明正德五年(1510年)落成,歷經多次洪水的摧殘,於1991年由溪後村老年人協會發起重建。


重建後的迎賓橋,依然延續了古老的風貌,但更顯壯麗。橋樑上的樑柱雕刻細緻精美,龍鳳圖案交相輝映,彷彿百鳥正展翅高飛。屋頂覆蓋著玻璃瓦,正中央刻有奪人眼目的雙龍搶珠圖案。
橋身兩側設有風雨板,欄杆和座椅安置於橋柱之上。兩端各建有一座橋亭,供往來的車輛和行人通過。橋亭比橋屋高出約1.5公尺,屋頂採用四方形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橋亭的梁檁彩繪南側為雙龍戲珠圖,北側則為雙鳳銜日圖。儘管有各種猜想,但箇中寓意至今仍不得而知。
迎賓橋建構一覽表
特色 | 細節 |
---|---|
建造年代 | 明正德五年(1510年),清光緒二年(1876年)重建,1991年再度重建 |
橋樑結構 | 廊橋,木造 |
位置 | 王台鎮溪後村南水口,獅象二山之間 |
長度 | 未記載 |
寬度 | 未記載 |
高度 | 未記載 |
屋頂 | 玻璃瓦 |
橋亭 | 南側:雙龍戲珠圖,北側:雙鳳銜日圖 |
樑柱雕刻 | 龍鳳圖案交相輝映 |
水口福神:掌管交通安全的守護神
在日本文化中,水口福神被尊奉為掌管交通安全的守護神。傳説祂是一位頭戴烏帽子、身穿狩衣的年輕武將,手持寶弓, 威風凜凜。
起源傳説
水口福神最早出現在奈良時代(710-794 年),當時人們在水井或水口等水源地供奉祂,祈求免於水難。隨著時間推移,祂的職能逐漸擴展到守護交通安全。
各地神社
供奉水口福神的神社遍佈日本各地。其中最著名的兩座神社分別是:
神社名稱 | 所在地 |
---|---|
京都水口福神 | 京都府宇治市 |
東京水口福神 | 東京都墨田區 |
祭祀習俗
水口福神祭祀於每年 2 月 3 日舉行。信徒們會帶著清酒、麻糬和車輛等供品參拜,祈求交通平安。神社中也會舉行「車祓」儀式,為車輛進行祈福淨化。
造像特徵
水口福神的造像通常具有以下特徵:
| 特徵 |
|—|—|
| 頭戴烏帽子,身穿狩衣 |
| 手持寶弓,威風凜凜 |
| 右腳踩踏鰲魚或鬼面 |
| 身旁常有狛犬或猿猴等眷屬 |
福神信仰
水口福神信仰在日本民間根深蒂固。人們相信祂具有保佑交通安全的強大靈力。許多駕駛人會在車內擺放水口福神護身符,或在車輛上貼上「水口福神」貼紙,祈求行車平安。
現代意義
在現代社會中,水口福神信仰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汽車普及和交通流量增加,交通安全成為人們關注的重大問題。水口福神作為交通安全守護神的角色依然備受尊崇。
地點 | 景點 |
---|---|
三重縣伊賀市 | 上野水口福神 |
靜岡縣沼津市 | 千本浜水口福神 |
岡山縣倉敷市 | 水口福神祠 |
広島縣福山市 | 水口福神堂 |
愛媛縣西條市 | 西條水口福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