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 香港】驚現猴痘!香港衞生防護中心調查一宗確診個案

【猴痘 香港】驚現猴痘!香港衞生防護中心調查一宗確診個案

[猴痘,一種由猴痘病毒引發、具備人畜共患特性的疾病。自1958年在受試猴子身上首次發現這種病毒後,即以「猴痘病毒」命名。1970年,剛果民主共和國(原扎伊爾)首度通報人類感染病例,因而將此疾病正式命名為「猴痘」。此後,猴痘疫情主要集中於中非和西非地區,偶爾會因進口動物或遊客引發非洲以外地區的零星爆發。]自2022年5月,全球多處爆發猴痘疫情。衞生主管當局旗下的專家委員會建議,應針對確診個案的接觸者及高風險族羣,採行暴露後接種或暴露前接種疫苗的方案,建議接種劑次為兩劑,曾接種過天花疫苗者則可接種一劑。

近日,衞生主管當局通報一例猴痘確診病例,患者為一名30歲男性,患有長期疾病。其於10月21日出現局部皮膚潰瘍,於25日及27日兩度就醫。儘管該患者已接種兩劑猴痘疫苗,近期曾赴中國大陸,但截至目前尚未發現其與先前其他確診病例的關聯。衞生主管當局持續追蹤流行病學資料,並將個案通報至世界衞生組織。

感染個案資料表

猴痘 香港 Play

特徵 描述
年齡 30歲
性別 男性
病史 患有長期疾病
發病時間 10月21日
症狀 局部皮膚潰瘍
就醫日期 10月25日、10月27日
就醫地點 衞生署油麻地男性社會衞生科診所
居住地點 香港
病況 情況穩定
隔離地點 瑪嘉烈醫院
基本接觸史 就醫期間無明確接觸史
出國史 潛伏期內曾赴中國大陸
疫苗接種史 已接種兩劑猴痘疫苗
流行病學調查 截至目前尚未發現與其他確診病例關聯
聯繫世界衞生組織 已通報個案
相關後續行動 持續追蹤流行病學資料

猴痘香港疫情最新動態

猴痘疫情於 2022 年 5 月底首次在香港出現,並迅速蔓延至全球。截至 2023 年 2 月 28 日,香港已錄得 105 宗確診病例,當中 1 宗為本地個案。

猴痘是一種由痘病毒科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通傳染病。其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痠痛、淋巴腫大、皮疹等。猴痘通常通過與受感染動物或人密切接觸而傳播,亦可透過接觸受污染的物品或飛沫傳播。

猴痘 香港

香港衞生署採取了多項措施應對猴痘疫情,包括:

措施 內容
監測及通報 加強監測猴痘病例,並向世界衞生組織通報
病例管理 為確診病例提供隔離和治療
追蹤接觸者 追蹤並隔離與確診病例密切接觸的人士
預防接種 為高風險人羣提供猴痘疫苗接種

截至 2023 年 2 月 28 日,香港已向超過 2,000 人接種猴痘疫苗。

猴痘症狀

猴痘症狀通常在 7 至 21 天的潛伏期後出現。症狀包括:

  • 發燒
  • 頭痛
  • 肌肉痠痛
  • 淋巴腫大
  • 皮疹(從斑丘疹發展至膿皰、結痂和脱落)
  • 其他症狀(如嘔吐、腹瀉和口腔潰瘍)

猴痘皮疹通常出現在臉部、手和腳上,但也可出現於身體其他部位。皮疹會逐漸結痂並脱落,康復過程可能需要數週時間。

猴痘傳播

猴痘通過以下途徑傳播:

  • 與受感染動物或人密切接觸
  • 接觸受感染動物的體液或組織
  • 接觸受污染的物品或飛沫

猴痘不具有高度傳染性,但由於其症狀與水痘和天花相似,因此具有一定的公共衞生風險。

猴痘治療

目前尚無針對猴痘的特效藥物。治療主要針對症狀,包括:

  • 退燒藥
  • 止痛藥
  • 抗病毒藥物(在某些情況下)

猴痘預防

預防猴痘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與受感染動物或人接觸。其他預防措施包括:

  • 避免接觸受污染的物品或飛沫
  • 勤洗手
  • 接種猴痘疫苗(為高風險人羣)

猴痘疫苗

目前有兩種猴痘疫苗已獲批准使用。這兩種疫苗均安全有效,可預防猴痘或減輕症狀。疫苗接種建議針對高風險人羣,例如:

猴痘疫情是全球公共衞生關注的事項。香港採取了多項措施應對疫情,包括病例管理、接觸者追蹤、預防接種和公共衞生宣傳。預防猴痘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與受感染動物或人接觸,並接種猴痘疫苗(為高風險人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