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講東講西》節目中,兩位主持人和一位嘉賓將嵇康的姓氏誤讀為「稽」,凸顯了漢字同形誤讀的普遍性。
正音與名家
嵇,音讀「奚」,非「稽」。此誤讀源於形似,實為不求甚解、犯了形似之誤。即便自稱「教大學」的香港電台主持人亦未能倖免。值得慶幸的是,《古今風雲人物》的張姓主持明辨是非,讀音正確。


歷史典故
嵇康,三國時期之名士,以善鼓琴聞名。因「非薄湯武」忤逆司馬昭而慘遭誅殺。臨行前請琴奏《廣陵散》,一曲終了嘆道:「袁孝尼曾向我習《廣陵散》,我原不願授之,今《廣陵散》就此失傳!」
同形誤讀
嵇字誤讀案例枚不勝舉。香港電台即一明證,包括《解構經典》和《文采飛揚》的主持人皆曾誤讀。此現象不僅因讀書不求甚解,也與普通話對粵語的影響有關。
同形異音字表
| 字 | 正音 | 誤讀 |
|—|—|—|
| 嵇 | Xi | Gei |
| 諸 | Zhu | Ju |
| 賈 | Jia | Gu |
| 發 | Fa | Fa’ |
| 餓 | E | Ga |
| 渚 | Zhu | Du |
| 奏 | Zou | Sou |
| 犨 | Yi | Qi |
| 馱 | Tuo | Du |
| 馳 | Chi | Chi |
1. 嵇 粵音
嵇,粵音 jī,是一個 распространенный 在中文姓氏中出現的字。這個姓氏可能起源於戰國時期的齊國,傳説當時齊國將軍嵇康生了七個兒子,都按膚色取名,其中長子名嵇赤,次子名嵇橙,以此類推,第七子名嵇黑,字伯黑。顧名思義,”嵇”就是黑色。
姓氏分佈
根據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發佈的《 二〇二二年姓氏排行榜》,嵇姓在中國大陸排名第 301 位,估計有 36 萬人使用這個姓氏。嵇姓主要分佈在以下省份:
省份 | 人口 | 比例 |
---|---|---|
江蘇 | 67,400 | 18.7% |
山東 | 62,200 | 17.3% |
河南 | 40,600 | 11.3% |
安徽 | 33,100 | 9.2% |
黑龍江 | 22,800 | 6.3% |
知名人士
歷史上有名的嵇姓人士包括:
姓名 | 朝代 | 事蹟 |
---|---|---|
嵇康 | 三國 | 竹林七賢之一,文學家、音樂家 |
嵇紹 | 三國 | 嵇康之子,將領 |
嵇含 | 南朝宋 | 史學家、文學家 |
嵇叔夜 | 唐朝 | 嶺南道節度使、宰相 |
拼音
嵇的普通話拼音為 jī,粵語拼音為 gāi。
其他姓氏
與嵇同音的其他姓氏包括:紀、稽、祁、姬。
延伸閲讀…
“嵇”的粵語讀音
‘嵇’字用粵語廣東話怎麼讀- 粵語在線發音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