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 | 名稱 | 解釋 |
---|---|---|
祭祀 | 牌位 | 以木材製作,書寫或雕刻神明、祖先或亡者名諱,象徵其靈附着受人崇拜 |
形狀 | 稱號 | 木板寫上鬼神和先人的名諱,代表祂的神靈附着於此接受供奉 |
古代地位 | 神主 | 對神主的重視,是因為家中添有男丁,才有後繼對祖先的祭祀 |
供奉位置 | 神位 | 供奉神明的位置,各路神明依職能可分為天公、后土、門神、正神、灶神、太歲、地主、普渡公、大眾爺等 |
歷史 | 香位 | 設壇建醮儀式中,會把神明請到特定位置,在紅紙寫上神明的名諱作為臨時的牌位 |
信仰 | 石敢當 | 舊時民間信仰盛行在路口、巷弄、橋道、要衝或朝著「煞方」的家宅正門前,豎立上刻「石敢當」三字石碑,以鎮壓不祥之物 |
佛教 | 佛號 | 根據佛經所言,佛菩薩度化眾生各有善巧方便,其中以名號度眾生最為方便 |
原住民信仰 | 阿立祖 | 阿立祖為台灣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的祖靈信仰,原本主要以壺甕等物作為祖靈之象徵,後受漢文化影響也出現「阿立祖」牌位 |
靈魂 | 神主 | 人死後之時七魄消散,其餘三魂歸於墓地、家宅和陰曹,所以靈位也稱神主牌位 |
子孫祭祀 | 祖先牌位 | 供奉列代祖先的牌位,有些是一名男性祖先及其妻子有單獨的牌位,有些是一個牌位包括歷代祖先 |
新亡者 | 魂位 | 新亡者使用的牌位稱為「靈位」、「魂位」、「魂帛」、「靈帛」等 |
土地公牌位:祭祀土地神的傳統習俗
土地公牌位在台灣傳統信仰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各地廟宇和民宅常見供奉對象。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土地公牌位的由來、祭祀意義及相關文化習俗。


土地公的由來與傳説
土地公信仰源自於中國古代對土地神的崇拜,認為土地神掌管地區的安寧與繁榮。傳説漢朝時期的張福德,是一位樂善好施、得道成仙的農民,死後被尊為福德正神,也就是「土地公」。
土地公牌位的規格與設置
土地公牌位通常以木頭或陶瓷製成,正面刻有「福德正神」或「土地公」字樣。上方會有一頂官帽,象徵土地公的地位。牌位下面會設有香爐和燭台,供信徒祭祀用。牌位可安置於神壇、廳堂或屋外,面向大門或農田,以示保護家園與財產之效。
土地公的祭祀意義
祭拜土地公有祈求家宅平安、財運亨通、闔家健康等願望。信徒透過香火、供品和禱告,表達對土地公的敬意和祈求。特別是在農作物播種、收割等重要時節,人們會加強祭祀,祈求土地神保佑作物豐收、免受災難。
祭祀土地公的供品與禁忌
祭祀土地公時,常用的供品有:鮮花、水果、牲禮、素菜、米糕等。其中,鮮花象徵土地公的純潔與神聖,水果代表敬意與豐收,米糕則有祈求財富之意。
禁忌方面,祭祀時應避免使用發黴或不潔淨的供品,也不宜在土地公牌位前咒罵或爭吵。另外,一些較偏僻或陰暗的地方,不宜安置土地公牌位,以免招惹邪祟。
土地公的神蹟與傳説
民間流傳許多有關土地公的神蹟傳説,如:
神蹟 | 傳説內容 |
---|---|
指點迷津 | 迷失於山中的旅人,向土地公祈求指引,終能平安下山。 |
保佑財富 | 商人在土地公前許願,生意順利興隆,獲得財富。 |
治癒疾病 | 信徒祈求土地公保佑,重病得以痊癒。 |
結論
土地公牌位是台灣傳統信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肩負著保境安民、祈求財運的重大使命。透過祭祀和敬拜,信徒表達對土地神的敬意和祈求,祈願家宅平安、豐衣足食。土地公信仰不僅是精神寄託,也融合了傳統禮俗和文化習俗,在台灣社會中代代相傳,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