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龍文化藴輝煌,紅色記憶永流芳
東莞市石龍鎮,一個歷史文化名鎮,以其悠久的紅色文化底藴著稱。近日,在石龍博物館中庭,”隱秘而偉大——中央紅色交通線歷史展·石龍站”拉開序幕,重現了那段不朽的革命歲月。


展覽得到廣東省博物館和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共建共享省內文博資源,以創新為驅動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平台。展覽內容充分融合了石龍的本土元素,生動地展示了中央紅色交通線在我鎮的歷史印記。
展覽現場,黨委領導、博物館專職人員、文化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這場歷史文化的盛宴。廣東省博物館表示,希望展覽在石龍特色解讀的基礎上,傳承文明薪火,彰顯文化自信,助推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建設。
石龍鎮委表示,未來將持續發掘歷史文化寶藏,打造文化新空間、文化新產品、文化新服務,提升石龍的文化自信和發展品質。
石龍紅色文化概況
指標 | 數值 | 排名 |
---|---|---|
地區生產總值 | 133.48億元 | 全市前列 |
税收 | 23.04億元 | 全市前列 |
地均生產總值 | 9.69億元/平方公里 | 全市前列 |
税收 | 1.67億元/平方公里 | 全市前列 |
規上工業增加值 | 4.07億元/平方公里 | 全市前列 |
先進製造業佔比 | 52.3% | 全市前列 |
高技術製造業佔比 | 56.8% | 全市前列 |
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 | 83% | 全市前列 |
石龍歷史文化底藴
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石龍擁有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藴。抗戰時期,石龍成為隱蔽戰線的重要據點,中央紅色交通線在此秘密運作,為革命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石龍鎮高度重視紅色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堅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理念。
石龍:神話傳説與現實古蹟
石龍的意涵
石龍,源自於中國古代神話傳説,是一種具有靈性的神獸,傳説中石龍掌管著降雨、護國等職能。時至今日,石龍仍是中華文化中吉祥的象徵,常被運用在建築裝飾、藝術創作等領域。
各地石龍古蹟
除了神話傳説之外,現實中也存在著許多以「石龍」為名的古蹟,這些古蹟大多以石雕形式呈現,其規模和造型各異,反映出不同時代的審美與信仰。以下整理中國境內部分著名的石龍古蹟:
古蹟名稱 | 所在地 | 特點 |
---|---|---|
白帝城石龍 | 重慶奉節 | 臨江靠崖而鑿,造型威武雄壯 |
雲崗石窟石龍 | 山西大同 | 雕刻精細生動,是北魏時期的代表作 |
龍門石窟石龍 | 河南洛陽 | 氣勢宏偉,是唐代石窟藝術的傑作 |
開封石龍 | 河南開封 | 規模宏大,是宋代石雕的代表作 |
吳王夫差劍身上的石龍 | 江蘇揚州 | 精巧別緻,是春秋時期青銅藝術的傑作 |
石龍在建築裝飾中的應用
自古以來,石龍也常被用於建築裝飾,象徵著鎮宅避邪、招祥納福。常見的石龍裝飾形式有:
- 屋脊石龍:安置於屋脊兩端,用於鎮壓邪氣,保護房屋安全。
- 門楣石龍:刻於門楣之上,用於驅邪納福,迎接吉祥。
- 柱礎石龍:安置於柱子基部,用於加固柱腳,並兼具裝飾作用。
- 橋樑石龍:裝飾於橋樑兩側,用於保護橋梁免受水患,並增添美觀。
石龍的文化意義
石龍不僅是神話傳説中的神獸,也是現實中的藝術品和建築裝飾。其文化意義深遠,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的信仰、審美和智慧。石龍作為一種吉祥的象徵,至今仍活躍於中華文化之中,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延伸閲讀…
石龍鎮_百度百科
2024石龍旅遊攻略,景點玩樂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