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疼痛、半身癱瘓,中醫如何利用環跳穴調理?**
環跳穴位於人體臀部股外側部,側卧狀態下,屈曲上腿,股骨大轉子的最突出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的交點處,便是環跳穴的所在位置。
功效與作用
環跳穴歸屬足少陽膽經,與足太陽經相交會,具有通經活絡、疏通氣血、止痛強筋的功效,是治療下肢痿痹、強健腰膝的重要穴位。


對於下肢痿痹的治療
環跳穴是治療下肢痿痹的特效穴位,適用於中風偏癱、肢體麻木、膝痛、腰痛、坐骨神經痛等病症。透過刺激環跳穴,可以疏通膽經和膀胱經的氣血,活絡經脈,緩解疼痛,改善下肢的活動受限問題。
對於男女生殖系統疾病的調理
環跳穴也常被運用於男女生殖系統疾病的治療,例如睾丸炎、陽痿、帶下病、產後尿瀦留等。刺激環跳穴,可以調理膽經和膀胱經的氣血,疏通經絡,改善生殖系統的機能運作。
對於皮膚疾病的緩解
環跳穴對於皮膚疾病也有一定的緩解功效,例如風疹、癮疹、大腿部帶狀皰疹等。透過刺激環跳穴,可以疏風化濕,改善皮膚的免疫力和抗炎能力,緩解皮膚問題。
按摩方法
按摩環跳穴時,可以採坐姿或側卧姿,使用大拇指的指腹施力按摩穴位,感受到痠痛感,按摩時間約3-5分鐘即可。
針灸療法
環跳穴的針灸深度應達2公分以上,朝向陰部方向刺入,並讓針感傳遞至足部。但需要注意,針刺強度不可過強,如有觸電般的針感,表示已刺中坐骨神經,應調整針刺方向,避免造成不適。
注意事項
刺激環跳穴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 避免針刺過深,以免傷及坐骨神經。
2. 孕婦應避免刺激環跳穴,以免影響胎兒健康。
3. 若有皮膚破損或發炎,應暫時避開環跳穴的按摩或針灸。
環跳位置:解剖位置與臨牀意義
環跳位置定義
環跳位置,又稱坐骨神經切口,為股骨轉子下方約12公分處的解剖位置。它是股骨轉子與坐骨結節連線的中點,也是坐骨神經和股四頭肌腱膜張肌起點之間的凹陷部位。
解剖結構
環跳位置周圍的解剖結構包括:
結構 | 位置 | 功能 |
---|---|---|
坐骨神經 | 從環跳位置穿過 | 提供下肢運動和感覺 |
梨狀肌 | 附著於環跳位置 | 向外旋髖關節 |
股四頭肌腱膜張肌 | 起點於環跳位置 | 外旋並伸直小腿 |
臀大肌 | 部分附著於環跳位置 | 伸展和外展髖關節 |
股深動脈 | 在環跳位置後方 | 為股骨頸和股骨頭供血 |
臨牀意義
環跳位置在以下臨牀情況中具有重要意義:
1. 坐骨神經痛
當坐骨神經受壓迫或受刺激時,會導致坐骨神經痛。環跳位置是坐骨神經容易受到壓迫的區域,因此可能是坐骨神經痛發生的部位。
2. 梨狀肌症候羣
梨狀肌痙攣或發炎時,會壓迫坐骨神經,導致梨狀肌症候羣。環跳位置是梨狀肌附著的部位,觸診壓痛可能是梨狀肌症候羣的徵兆。
3. 股四頭肌肌腱炎
股四頭肌腱膜張肌的起點位於環跳位置,當過度使用或受傷時會引起股四頭肌肌腱炎。環跳位置的疼痛和觸壓點可能是腱炎的徵兆。
4. 臀肌緊繃
臀大肌部分附著於環跳位置,長時間久坐或活動量不足會導致臀肌緊繃。這可能導致環跳位置的疼痛和僵硬。
5. 股骨頸骨折
環跳位置位於股骨頸的下方,股骨頸骨折通常會導致環跳位置的腫脹和壓痛。
6. 注射部位
由於環跳位置接近坐骨神經,它是坐骨神經阻斷術和梨狀肌注射的常見注射部位。
檢查和治療
檢查
環跳位置的檢查通常包括觸診、壓力測試和坐骨神經檢查。觸診可評估壓痛、腫脹或肌力減弱。壓力測試可測試梨狀肌或臀肌痙攣對坐骨神經的影響。坐骨神經檢查可評估下肢運動和感覺是否受到影響。
治療
延伸閲讀…
經穴庫» 環跳
環跳穴
環跳位置相關問題的治療取決於根本原因。治療方法可能包括:
- 休息和冰敷
- 物理治療
- 藥物治療
- 手術(在極少數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