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樹皮】敲出獨一無二的構樹皮布,沈浸南島文化魅力

【構樹皮】敲出獨一無二的構樹皮布,沈浸南島文化魅力

| 樹皮布的復甦曙光逐漸展露在山林之間,隨著有心人士努力恢復民族傳統技藝,灰色的樹皮將展現樹皮布文化復興的希望。 |
| 年輕的阿美族創作者回到部落,尋覓兒時記憶,利用榕樹和構樹等樹皮製作帽子、皮包或禮服裙擺,儘管仍在嘗試尋找各樣可能性,但找回民族手藝的技法是開啟新篇章的鑰匙。 |
| 阿美族長者對於傳統技藝的堅持,在田野調查的探訪中,重現了阿美族樹皮布的製作過程,敲擊木槌的聲響震耳欲聾,彷彿穿越時光回到古老的山林。 |
| 祈雨祭典中莊嚴的祭司,身著自己打製的方形樹皮衣和前遮,堅硬的樹皮衣猶如盔甲,象徵著古老的生活記憶在儀式中轉化為神聖的圖騰。 |
| 1996年,筆者在鳳林舉行的「世界之最、原鄉之美」活動中,目睹cikawasay祭司表演祈雨儀式,祭司身著樹皮甲,在過往是日常生活的衣物,如今成為象徵性的祭奠服飾。 |
| 然而,樹皮布製作技術在阿美族老人心中沉澱,隨著時代變遷,祈雨祭典已成回憶,日常衣物唾手可得,打造樹皮布的目標在於傳承祖先智慧,並為後代子孫明示歷史記憶。 |
| 族羣意識抬頭,民族工藝備受重視,阿美族人在祭典儀式中依舊穿著樹皮衣,象徵著傳統意義不變,用最原始的姿態與天神溝通。 |
| 樹皮布的演變,從原始的生理需求到神靈信仰的橋樑,阿美族樹皮布在製作上雖然簡化,但部落長老心中的傳承意義卻更為濃厚。 |
| 而今,阿美族傳統的樹皮衣成為古老的追憶,僅能在祈雨祭典或傳統祭典中一睹風采。 |

原始文章

構樹皮 Play

1. 樹皮布研究:阿美族祭司祈雨服飾

【引言】
[引用刪除]

構樹皮

2. 構樹的分佈與文化意義

構樹(學名:Broussonetia papyrifera;英語:paper mulberry、tapa cloth tree),是桑科構樹屬的植物,雌雄異株,通常分佈在海拔2000公尺以下,因全株用途廣泛,故有「鈔票樹」、「鹿仔樹」、「殼樹」、「紙木」等別稱。構樹在台灣四處可見,常在牆縫、夾縫中繁茂生長,生命力強盛,橙紅色的漿果果實也是小動物、鳥類和昆蟲的食物。構樹皮富含纖維,是史前人類和南島民族用來製作樹皮衣的主要樹種。

3. 台灣原住民樹皮布文化

明、清時期,關於台灣原住民以樹皮為衣的記載散見於邊陲軼聞之行旅雜記,或縣志中記錄深山野地化外之民生活概況補述。其中,1698年(康熙37年)鬱永河的《裨海紀遊》有台灣宛里社平埔族人「規樹皮為冠」的記載。1717年周鍾瑄的《諸羅縣志》也提到半線(彰化)以上的原住民,多揉樹皮圍裙,色白如布,且説明原住民穿著樹皮布的功用。日治時代派遣人類學家至各山地訪查,所載者多以原住民社會結構、生活形態為主,對於服飾文化的記載則另闢章節。台灣使用草木為布的記錄,大都是紡織成布的部分,如薴麻、香蕉絲、鳳梨絲的織造技術與工具。1945年,日本古野清人在《高砂族的祭儀生活》一書中,提到有關阿美族遠古時期男性的服飾,在舉行成年禮時,未成年組Mamisral男子在入級訓練期間實行「絕食」之後,舉行Mi-bahbah(bahbah有趕走的意思)時會以有圖樣的Baka(樹皮布)腰帶束緊腰部。

4. 阿美族樹皮布製作技術

阿美族人稱樹皮布為dokdok,意思是「打」,1945年古野清人的調查紀錄中,樹皮布束緊腰部的腰帶稱為Baka,南島語Malayo-Polynesian或Austronesian稱為tapa,中國古代有稱為榻布、答布、都布、鈉布、穀布等稱呼,但都可説是一種同音異寫的音譯字。環太平洋地區土著民族名稱有類似的現象,如在西伯利亞稱為dodo,西爪哇稱為tutu,爪哇稱為tutuq,菲律賓稱為tuktuk。樹皮布的製作需要堅硬、平坦、寬大的木塊作為砧板。阿美族人通常選擇直徑約40-50公分、樹齡4-5年的構樹(rorag)作為原材料。取皮的時間應選在春夏季,因為樹木表皮水分較多,容易剝取。剝皮過程需小心,避免損傷樹的內皮層,由樹的上端漸次向下端撕剝樹皮。由於樹皮剝去後樹會枯死,過去阿美族人會直接將樹砍回家,倒放在家屋庭院慢慢剝樹皮。

5. 現代阿美族樹皮布應用與延續

近年來,森林保護意識興起,剝樹皮時會保留一部分,讓樹再生長。雖然現代布料取得容易,但樹皮布製作技術仍在特殊的祭典中發揮作用。發酵的主要目的是使樹皮纖維柔軟,構樹皮不需發酵,視需要而定,若須打製得細薄,會放置於水中浸泡一段時間,使纖維柔軟,現在多在取皮後直接打製,省略浸泡發酵的程序。打製樹皮有特定的方法,初步是橫打,使縱列纖維左右相混雜,然後才縱打,以免樹皮快速裂開。打擊樹皮布時只打一面,另一面可看出反面打擊效果是否完善,如有不足可由未打的一面看出來,再重複敲打,直到滿意為止。製作完成後,將其摺成一方塊,上面綁壓重物,再浸泡水中約半小時,取出後洗去樹漿,平鋪晾乾或掛在竹竿上曬乾即可使用。染布則是將打製後的樹皮布浸泡在水中,加入一些樹皮(染料)和灰,煮過後取出,再埋入泥沼中一段時間,取出洗淨、用手搓軟後,晾乾即成黑色樹皮布。在樹皮布上加以紋飾的方法有兩種:繪畫(painting)和印花(stamping),阿美族樹皮布多為原色呈現,並無紋飾。

6. 結論

構樹皮:藥用與保健價值豐富的自然瑰寶

構樹(學名:Broussonetia papyrifera)是一種落葉喬木,其樹皮被稱為構樹皮,在傳統醫學和現代保健領域擁有悠久的應用歷史。構樹皮富含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癌等多方面藥用價值。

構樹皮的化學成分

構樹皮中含有豐富的化學成分,包括:

成分 作用
β-谷甾醇 抗氧化劑
β-錫託甾醇 抗菌劑
原花青素 抗炎劑
酚酸 抗氧化劑
黃酮 抗炎劑
鞣質 收斂劑

構樹皮的藥用價值

由於其獨特的化學成分,構樹皮具有以下藥用價值:

  • 抗炎:構樹皮中的原花青素和黃酮具有抗炎作用,可減輕關節炎、哮喘等炎性疾病的症狀。
  • 抗氧化:構樹皮中的β-谷甾醇和酚酸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傷害。
  • 抗菌:構樹皮中的β-錫託甾醇和其他化合物具有抗菌作用,可對抗細菌和真菌感染。
  • 抗癌:構樹皮研究發現具有抗癌作用,可能有助於預防和治療某些癌症。
  • 護肝:構樹皮中的成分有助於保護肝臟,預防和治療肝臟疾病。
  • 調節免疫:構樹皮研究發現具有調節免疫系統的作用,可增強免疫力或抑制過度免疫反應。

構樹皮的保健價值

除了藥用價值外,構樹皮在保健領域也具有重要價值:

  • 煎煮:將構樹皮煎煮成水溶液,內服或外用。
  • 藥丸:製成藥丸,口服。
  • 膏藥:將構樹皮研磨成粉末,與其他藥物混合製成膏藥,外用。
  • 保健品:構樹皮提取物被用於製成保健品,如膠囊或茶包。

注意事項

構樹皮一般安全性良好,但有些注意事項需要留意:

  •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避免使用構樹皮。
  • 某些人對構樹皮過敏,使用前應諮詢醫療專業人員。
  • 服用構樹皮藥物時,應注意與其他藥物可能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