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有河,從友善起航
如今回顧,詹正德夫婦選擇在台北北投區落腳,為有河書店迎來轉機,無疑是一次明智的選擇。奇巖山和東華公園的環抱,賦予書店一份寧靜舒適的氛圍,令它脱胎換骨。
疫情下的逆境,詹正德夫婦堅守著有河的燈塔,在「週遊香港」活動中,一系列香港選書重現,喚起逝去的電影文學光芒,更讓讀者們聚焦於香港的社會議題。


回看有河的前身,在淡水河邊屹立了11個春秋,卻因緣際會,於2017年告別了淡水風情。爾後,經過兩年的沉澱,有河2.0帶著堅定的意志重返書店界。
詹正德親身見證了香港電影的興衰,其對中國影響下的電影產業限制,有深刻的體悟。而香港監獄片的雪藏,也印證了在國安法高壓下,創作自由的縮影。
時光荏苒,疫情下的重啟之路,詹正德坦承始於疫情的衝擊。但書店人與影評人雙重身分的洗禮,賦予他獨到的電影觀點與世界理解。時隔八年,詹正德集結過往的影評文章,出版《異色的雜念:看電影的人2》,為讀者呈獻一份珍貴的視野饗宴。
有河書店的里程碑與願景
年份 | 事件 |
---|---|
2017 | 淡水河畔的「有河book」書店結束營業 |
2018 | 有河2.0於台北北投區重生 |
2022 | 配合「週遊香港」活動,推薦系列香港選書 |
2022 | 詹正德出版第二本影評集《異色的雜念:看電影的人2》 |
詹正德堅信書業的重生之道,在於友善合作。2014年,台灣獨立書店攜手共組「友善書業合作社」,採取社會企業公益經銷模式,為獨立書店注入活水,抗衡生存困境。
歷經八年洗禮,友善書業合作社已集結200家獨立書店,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有河書店員,唐詩潔導演的《昨日的影今日的光》,林嶺多導演的《林嶺東 嶺上起風雲》等作品,也藉此平台,讓讀者領略香港電影文學的餘暉。
詹正德的目光始終投向書店的未來,他希望有河能持續蓬勃發展,成為讀者們閲讀天地間的一方淨土。畢竟,閲讀與寫作,正是他生命中最難割捨的樂趣。
有河無界:河流的跨界影響與治理挑戰
河流是地球上寶貴的水資源,滋潤著兩岸的生命,但當它們流經不同的國家或地區時,跨界河流的治理就成為一項複雜的挑戰。本文探討有河跨界河流對流域地區的影響,並分析其治理面臨的困難與創新方法。
跨界河流的影響
影響範疇 | 正面影響 | 負面影響 |
---|---|---|
經濟 | 水資源利用、農業灌溉 | 水利競爭、污染 |
環境 | 生態系統保護、旅遊 | 水資源過度開發、水質惡化 |
社會 | 文化交流、合作 | 國界衝突、民族矛盾 |
政治 | 和平建交、國際關係 | 水權爭議、主權糾紛 |
治理挑戰
跨界河流治理面臨著多方利益衝突、文化差異和政治敏感性的挑戰:
- 利益衝突:流域國家對水資源、航運、邊境安全等方面擁有不同的需求和優先順序。
- 文化差異:不同的民族或文化羣體可能對河流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和傳統。
- 政治敏感性:河流邊界可能會影響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和民族認同。
治理創新方法
儘管面臨挑戰,跨界河流治理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其中一些創新方法包括:
- 流域管理:以流域為單位,協調多國合作,共同管理水資源。
- 共同治理:建立跨界機構或委員會,促進流域國家之間的對話與合作。
- 國際條約:簽署條約,明確河流權利和義務,促進合作。
- 資訊共享:透過科技手段,分享水質、水流等資訊,增進互信。
- 衝突解決:透過協商、調解或仲裁,解決水權爭議。
總結
跨界河流是水資源管理和國際關係中的重要課題。它們帶來經濟、環境和社會影響,也面臨著治理挑戰。透過創新方法,流域國家可以共同管理有河,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區域合作。透過促進對話、建立信任和尊重彼此需求,我們可以讓有河成為連接各國的橋樑,而非分隔的界線。
延伸閲讀…
有河書店
有河書店」詹正德:這不是搞悲壯,而是確認自己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