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對房價影響的迷思
墳墓和公墓等嫌惡設施,素有「夜總會」之稱,常被認為對房價造成顯著影響。然而,實際狀況並非如此單純。
嫌惡設施的影響範圍


根據消基會研究,嫌惡設施對房價的影響程度因類型而異。比較重大影響的包括:電塔、基地台、變電所(影響範圍約750公尺,房價影響10-20%)及墳墓、殯儀館(影響範圍約1000公尺,房價影響10-25%)。
墓地對房價的真實影響
儘管傳統觀念中,墓地對房價有明顯負面影響,但現實中,即使周圍有墓地,也不一定能輕鬆購得低價房屋。
嫌惡設施 | 影響距離 | 房價影響 |
---|---|---|
電塔、基地台、變電所 | 750公尺 | 10-20% |
墳墓、殯儀館 | 1000公尺 | 10-25% |
案例佐證
某印尼社區的獨特現象,印證了墓地對房價影響的迷思。該社區佈滿住宅,卻異常安靜,無人居住。仔細觀察後發現,這些建築物並非居所,而是給予逝者居住的「夜總會」。這些「夜總會」鮮豔奪目,並帶有十字架或耶穌畫像。由此可見,墓地的存在與否,並非影響房價的絕對因素。
夜總會的墳墓:台北曾經最輝煌場所如今的滄桑見證
簡介
台北的夜生活曾經以北投區的温泉酒家和士林的夜總會為名,而今卻已成過往雲煙。士林夜總會曾是娛樂和社交的中心,但隨著時代變遷,逐漸沒落荒廢,留下了許多懷舊與感傷。
發展歷史
士林夜總會的興起可追溯到戰後初期。當時,美軍駐紮台灣,為滿足其娛樂需求,士林地區湧現了許多夜總會。1950年代,政府推動觀光產業,士林夜總會迎來了黃金時期,成為台北最熱鬧的娛樂場所。
輝煌時期
士林夜總會的輝煌時代持續了近30年。其間,這裡匯聚了國內外知名藝人,推出各式各樣的表演節目。許多政商名流、社會精英都曾是夜總會的座上賓。
沒落衰敗
隨著社會風氣變遷和娛樂方式多元化,夜總會逐漸式微。1980年代後,士林夜總會開始出現衰退跡象,營業規模縮小,表演內容也日漸減少。
荒廢現況
現今,士林夜總會僅剩零星幾家業者苟延殘喘。昔日的輝煌場景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破敗不堪的建築和空蕩蕩的空間。這些廢棄的夜總會見證了台北夜生活風華不再,成為城市發展的滄桑見證。
夜總會墳墓
士林夜總會的沒落形成了一個「夜總會墳墓」,寄託著許多人的回憶和感傷。這些廢棄的場所訴説著時光流逝,繁華終將落幕的無奈。
夜總會墳墓列表
下表列出了一些昔日知名的士林夜總會,現已荒廢或改建:
夜總會名稱 | 現況 |
---|---|
仙樂斯夜總會 | 閒置 |
巴黎夜總會 | 改建為教室 |
金龍夜總會 | 閒置 |
寶島夜總會 | 改建為停車場 |
三商夜總會 | 拆除 |
文化意義
士林夜總會的興衰反映了台北的城市變遷。這些廢棄的場景不僅具有歷史價值,更承載著一段令人懷唸的文化記憶。
隨著城市再生運動的興起,士林夜總會的墳墓或許有望獲得新的發展契機。透過歷史保存或再利用,這些廢棄的空間可以成為城市文化的標誌,見證台北曾經的輝煌與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