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道養生指南 | 內容 |
---|---|
關元穴 | 補充腎氣,延緩衰老。對男性而言能改善腎虛、腰痠、掉髮;對女性則可治療、緩解許多婦科疾病。 |
委中穴 | 位於膝窩中心,長期久坐或姿勢不當導致腰背肩膀不適者,按摩此穴有助打通氣血,緩解不適。 |
中脘穴 | 用力按壓能緩解急性胃痛,慢性胃病患者則可用艾灸促進消化。 |
合谷穴 | 位於虎口,按壓此穴有清熱鎮痛、緩解頭面部疾病之效。 |
內關穴 | 能疏通氣血,按揉此穴對於心臟疾病急救、減緩頭疼、口乾、腰痛等症狀有顯著功效。 |
風池穴 | 治療各種風病,常配合按摩太陽穴、睛明穴等,能緩解頸椎病症狀、近視、頭痛。 |
十大養生穴位 | 按摩或艾灸此十穴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有助治療心臟疾病、風寒、胃痛、腰背不適、婦科疾病等。 |
十穴的完整解析
引言


十穴在中醫中佔有重要地位,它們是人體上特定的穴位,與臟腑經絡相通,具有調節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瞭解十穴,有助於我們養生保健、防病治病。
十穴介紹
十穴分別為:神闕穴、關元穴、氣海穴、膻中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合谷穴、太衝穴、湧泉穴、後谿穴。
十穴作用
十穴各司其職,各有不同的作用:
穴位 | 作用 |
---|---|
神闕穴 | 補益脾腎、固攝元氣 |
關元穴 | 補益脾腎、温通經絡 |
氣海穴 | 補益元氣、調和氣機 |
膻中穴 | 疏通氣血、寬胸理氣 |
足三里穴 | 補益脾胃、強健筋骨 |
三陰交穴 | 調和氣血、補益脾腎 |
合谷穴 | 頭面五官疾病、止痛 |
太衝穴 | 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
湧泉穴 | 補益腎精、強壯足腰 |
後谿穴 | 安神定志、通絡止痛 |
十穴取穴方法
取穴方法
穴位 | 取穴方法 |
---|---|
神闕穴 | 臍中央 |
關元穴 | 臍下3寸 |
氣海穴 | 臍下1.5寸 |
膻中穴 | 兩乳頭連線中點 |
足三里穴 | 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緣 |
三陰交穴 | 內踝尖上3寸,脛骨後緣 |
合谷穴 | 手背虎口肌肉最高點 |
太衝穴 | 足背第一、二趾間,距第一趾蹠側緣約0.5寸 |
湧泉穴 | 足心中央 |
後谿穴 | 手掌心第5掌骨中點,掌側紋頭處 |
應用十穴的注意事項
儘管十穴具有顯著的功效,但在應用時仍需注意一些事項:
- 辨證施穴:不同疾病需按其證候選用不同的穴位。
- 禁忌人羣:某些特定人羣不宜使用十穴,如孕婦、心臟病患者等。
- 手法手法:刺激穴位時,手法應輕柔適度,避免損傷組織。
- 持之以恆:堅持使用十穴,才能發揮其最大效果。
總結
十穴是中醫養生保健的寶貴財富,瞭解和合理運用這些穴位,有助於我們強身健體、防治疾病。需要注意的是,穴位應用需在專業中醫指導下進行,以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延伸閲讀…
十總穴按摩病痛少來|中醫精髓|該看哪科 – 元氣網
十四經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