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論
《易經》是一部古代經典,其中包羅萬象,涵蓋天文、地理、哲學等多個方面。八卦是《易經》的基礎概念,代表不同的自然現象和動靜狀態。每一卦由三爻組成,象徵著天、人、地三者之間的關係。
西周時期的八卦


周文王傳承伏羲八卦,並將其演化為六十四卦。周公則創立爻辭,將八卦的含義進一步闡釋。《易經》主體內容包含六十四卦的卦圖、卦辭、爻辭、彖傳、象傳等。
八卦的構成
八卦由以下三爻組成:
- 初爻:最下方
- 二爻、三爻:居於中間
- 上爻:最上方
八卦的特性
陽爻(⚊)又稱「九」,陰爻(⚋)又稱「六」。八卦中的符號反映客觀世界,代表不同事物的性質和運動規律。
卦辭與爻辭
卦辭和爻辭是《易經》中的預測文本,包含卦象、卦名、占筮吉凶等資訊。卦辭位於卦圖之上,爻辭位於卦爻下方。
彖傳和象傳
彖傳和象傳是孔子創作的註釋,分別對卦象和卦辭進行解釋和闡發。彖傳解析卦象的意象,象傳則注重於卦象所代表的自然現象。
《易經》的影響
《易經》對中國古代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文學、武術、音樂等領域都有所體現。它還被推廣至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成為重要的文化交流載體。
卦號與卦名對照
卦號 | 卦名 |
---|---|
01 | 乾 |
02 | 坤 |
03 | 屯 |
04 | 蒙 |
05 | 需 |
06 | 訟 |
07 | 師 |
08 | 比 |
09 | 小畜 |
10 | 履 |
11 | 泰 |
12 | 否 |
13 | 同人 |
14 | 大有 |
15 | 謙 |
16 | 豫 |
17 | 隨 |
18 | 蠱 |
19 | 臨 |
20 | 觀 |
21 | 噬嗑 |
22 | 賁 |
23 | 剝 |
24 | 復 |
25 | 無妄 |
26 | 大畜 |
27 | 頤 |
28 | 大過 |
29 | 坎 |
30 | 離 |
31 | 鹹 |
32 | 恆 |
33 | 遁 |
34 | 大壯 |
35 | 晉 |
36 | 明夷 |
37 | 家人 |
38 | 睽 |
39 | 蹇 |
40 | 解 |
41 | 損 |
42 | 益 |
43 | 夬 |
44 | 姤 |
45 | 萃 |
八卦爻:八卦學説的基石
八卦爻是八卦學説的基石,代表著宇宙萬物的陰陽變化及其吉凶禍福。每個卦爻由三條爻線組成,陰爻用「——」表示,陽爻用「–」表示。
八卦爻的排列方式共有八種,稱為「八經卦」,分別為:
卦名 | 八卦爻 | 卦象 |
---|---|---|
乾 | — | 天 |
坤 | — | 地 |
震 | — – | 雷 |
巽 | – — | 風 |
坎 | – – – | 水 |
離 | — – | 火 |
艮 | – — – | 山 |
兑 | – — — | 澤 |
八卦爻中的陰爻和陽爻代表著宇宙間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陰為柔、為靜、為收縮;陽為剛、為動、為膨脹。八卦爻的排列組合代表著不同的能量狀態和變化趨勢,從而預示著吉凶禍福。
在《易經》中,八卦爻是構成「六十四卦」的基礎。六十四卦共有六畫,每畫由一陰爻或一陽爻組成,通過不同八卦爻的排列組合,形成了六十四種不同的卦象。
八卦爻的陰陽變化也體現在自然界的現象中。例如:太陽升起為陽,月亮升起為陰;白天為陽,夜晚為陰;草木生長為陽,葉落蕭條為陰。八卦爻的原理被廣泛應用於占卜、醫學、風水等領域,幫助人們趨吉避兇,調和身心。
延伸閲讀…
八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卦爻- 易經
八卦爻的學習和運用需要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實踐經驗。通過深入瞭解八卦爻的含義、排列組合定律以及與現實世界的對應,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八卦學説,並將其應用於實踐中,提升個人修養和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