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進院】四合院與三進院:時光記憶裡的建築文化瑰寶

【三進院】四合院與三進院:時光記憶裡的建築文化瑰寶
構件名稱 描述
街門 四合院臨街的大門,反映主人的社會地位
倒座房 坐南朝北的南房,作為外客廳、門房等使用
垂花門 內部門户,連接內外宅,檐柱懸垂
抄手遊廊 環繞垂花門、廂房、正房的走廊
廂房 位於東西兩側的房間,東廂房為尊
正房 坐北朝南的正房,是主人的居所
羣房 附屬房舍,通常作為廚房或僕人居住
影壁 遮擋視線和美化建築的牆面
門墩 門樓的組成部分,用於承託門樞
門簪 固定門楣的木構件,門簪帽裝飾有紋飾
門聯 書寫吉祥語句的對聯,刻於門扇或門楣上
門鈸 敲門時使用的樂器,裝在門中間
雀替 檐柱和檐枋之間的木構件,既有力學作用又象徵官品
博風 屋檐上的裝飾構件,保護墀頭牆
墀頭 山牆突出檐柱的部分,裝飾有精美的磚雕

三進院:傳統中式建築的典範

三進院,又稱三進式建築,是傳統中式建築中常見的格局,以其對稱、莊重、深遠的空間特點而著稱。

三進院 Play

三進院的構成

三進院由前院、中院、後院三進院落組成,每一進院落由主建築、廂房和抄手遊廊組成。

三進院

院落 主建築 廂房 抄手遊廊
前院 門屋 儀門
中院 大廳 耳房
後院 後堂

三進院的特徵

  • 對稱性:三進院各進院落之間嚴格保持對稱,體現中國傳統的「中庸」思想。
  • 逐進升級:前院較為開放,中院更為私密,後院最為隱蔽,體現層層遞進的空間秩序。
  • 深遠感:院落層層疊疊,創造出深邃的視覺效果,使人產生無限遐想。
  • 功能性:前院用於接待賓客,中院用於家庭集會,後院用於私密活動。

三進院的歷史

三進院最早出現於商周時期,後在唐宋時期盛行。明清時期,三進院成為皇宮、官府和富裕人家的主要宅邸形式。

三進院的案例

北京故宮:現存最大的三進院,由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三座正殿組成。

蘇州拙政園: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以三進院格局為主,錯落有致,曲徑通幽。

三進院的意義

三進院作為傳統中式建築的重要形式,不僅具有建築學上的價值,更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和規矩。它代表著中國人對空間的理解、對家族倫理的重視,以及對和諧、秩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