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地用地蓋房子】買房前看穿!走進「綠地用地蓋房子」陷阱,後悔莫及!

【綠地用地蓋房子】買房前看穿!走進「綠地用地蓋房子」陷阱,後悔莫及!

都市計畫中預留公共設施的土地(公保地)

在都會區發展過程中,住宅建築的興建速度往往超過都市計畫的更新進度。這導致居民在購屋時,可能無法預見未來周邊土地的使用狀況。

綠地用地蓋房子 Play

有鑑於此,都市計畫法規定,公家機關可在預估未來人口增長後,於定期檢討都市計畫時預先保留部分土地,作為未來公園、綠地或學校等公共設施用地。此類土地稱為「公保地」。

公保地的取得方式主要有徵收、區段徵收和市地重劃。其中,市地重劃允許地主同意將一半土地提供作為公共設施,以換取將剩餘土地變更為住宅區或商業區的許可。

綠地用地蓋房子

然而,公保地的徵收往往受到政府財政困境的影響,導致徵收進度緩慢。在少子化趨勢下,甚至可能因部分公保地(例如學校、兒童遊樂場)的用途需求降低而失去徵收正當性。

長期未徵收的公保地,由於使用受到限制,可能淪為閒置蚊子地、遭鄰居佔用,甚至被地主違規搭建建物。近年來,隨著房市熱絡和都市開發飽和,解編公保地的呼聲逐漸高漲。

解編公保地的方式包括減半徵收(市地重劃)、捐地換容積和容積代金。減半徵收要求地主同意將一半土地提供作為公共設施,才能變更用途。捐地換容積和容積代金則允許地主捐贈公保地換取容積獎勵或現金補償。

綠地用地蓋房子:利弊分析

綠地用地蓋房子已成為近年來台灣各地常見的現象。由於都市化的快速發展,可供開發的土地越來越稀少,而綠地用地則因其開闊的空間和良好的自然環境,成為建商眼中的熱門標的。

儘管綠地用地蓋房子可以滿足住屋需求,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環境和經濟問題。以下針對此議題進行利弊分析:

優點

1. 解決住屋需求:
綠地用地蓋房子可以提供大量的居住空間,有效解決台灣嚴峻的住屋問題。

2. 改善居住環境:
綠地用地往往具有開闊的視野和良好的自然環境,建成住宅後可以為居民提供更舒適的居住環境。

缺點

1. 破壞生態環境:
綠地用地是重要的生態屏障,具備涵養水源、調節氣候和提供生物棲息地等功能。綠地用地蓋房子將破壞這些生態功能,對環境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2. 交通壅塞:
綠地用地通常位於郊區或半郊區,住宅開發後會吸引大量人口湧入,導致交通壅塞問題更加嚴重。

3. 破壞景觀:
綠地用地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觀元素,綠地用地蓋房子將破壞城市的整體景觀。

4. 經濟負擔:
綠地用地蓋房子需要大量的基礎建設投資,包括道路、供水、排水和電網等,這將增加政府和居民的經濟負擔。

結論

綠地用地蓋房子是一柄雙面刃,具有解決住屋需求和破壞生態環境的潛在風險。在評估是否允許綠地用地蓋房子時,應綜合考慮社會、環境和經濟等因素。政府應制定完善的法規和政策,並聽取民眾意見,以確保綠地用地開發兼顧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

法規 主要內容
國土計畫法 區分國土用途管制區域,明定綠地用地不可變更為非綠地用地
都市計畫法 規定都市計畫內之綠地用地不得變更為其他用途
區域計畫法 規定區域計畫內之綠地不得變更為非綠地用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