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與掌決記憶法
序言
悠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中,「二十四節氣」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牢記這些與時序息息相關的時令節點並非易事。本文將介紹一種便捷有效的記憶方法,融合了口訣與掌決,助你輕鬆掌握「二十四節氣」的奧妙。
掌決記憶法


步驟1:瞭解手部對應關係
將左手攤開,除去拇指,四個手指各有三段指節,加上指根位置,共形成十二個格子。這些格子按順時針排列,分別代表十二地支:「寅」、「卯」、「辰」……「醜」。
步驟2:記憶十二地支與月份、季節對應
從「寅」開始,每三個格子對應一個月,如:「寅」為正月、春季,「巳」為四月、夏季,以此類推。
步驟3:定位「四立」
掌決中,「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位於手部四個角。其中,立春所在的格子代表農曆一月。
步驟4:記憶「兩分兩至」
「兩分」為「春分」、「秋分」;「兩至」為「夏至」、「冬至」。它們分佈在「四立」後面的格子,且相互對稱。其中,春分在二月,秋分在八月,夏至在五月,冬至在十一月。
步驟5:記憶「小暑」、「大暑」、「小寒」、「大寒」
「小暑」、「大暑」位於夏至後面的格子;「小寒」、「大寒」位於冬至後面的格子。小暑和大暑在六月,小寒和大寒在十二月。
步驟6:補足「清明」、「穀雨」、「寒露」、「霜降」
剩下的節氣「清明」、「穀雨」在三月;「寒露」、「霜降」在九月。
口訣記憶法
春雨點點,谷中歡,清明時節淚沾衫。
夏至蟬聲,火辣炎,暑氣逼人灼心田。
秋風瑟瑟,露凝寒,霜降之時意惘然。
冬雪紛飛,寒風凜,冰封大地萬物眠。
節氣月份表
節氣 | 月份 |
---|---|
立春 | 正月 |
雨水 | 正月 |
驚蟄 | 二月 |
春分 | 二月 |
清明 | 三月 |
穀雨 | 三月 |
立夏 | 四月 |
小滿 | 四月 |
芒種 | 五月 |
夏至 | 五月 |
小暑 | 六月 |
大暑 | 六月 |
立秋 | 七月 |
處暑 | 七月 |
白露 | 八月 |
秋分 | 八月 |
寒露 | 九月 |
霜降 | 九月 |
立冬 | 十月 |
小雪 | 十月 |
大雪 | 十一月 |
冬至 | 十一月 |
小寒 | 十二月 |
大寒 | 十二月 |
二十四節氣口訣:記憶中國傳統曆法的神奇秘訣
導言
二十四節氣口訣是中國傳統曆法中的一套記憶口訣,用於幫助後人輕鬆記住一年中的二十四節氣。這些口訣言簡意賅,朗朗上口,承載了祖先智慧和對大自然的觀察。
二氣對應分類
二十四節氣中,每個節氣都有與之對應的「二氣」,共分為六組,稱為「二氣對」,見下表:
二氣對 | 節氣 |
---|---|
立春、立夏 | 木 |
立秋、立冬 | 金 |
驚蟄、清明 | 雷 |
立雨、小滿 | 水 |
小暑、大暑 | 火 |
白露、寒露 | 風 |
二十四節氣口訣
節氣 | 口訣 |
---|---|
立春 | 東風解凍 |
雨水 | 東風化雨 |
驚蟄 | 桃始華 |
春分 | 日夜平 |
清明 | 草木鮮 |
穀雨 | 杏花村 |
立夏 | 建始夏 |
小滿 | 負水草 |
芒種 | 麥掛官 |
夏至 | 日最長 |
小暑 | 山容秀 |
大暑 | 日炎上 |
立秋 | 暑氣退 |
處暑 | 天降霜 |
白露 | 涼風至 |
秋分 | 夜漸長 |
寒露 | 菊始開 |
霜降 | 楓葉紅 |
立冬 | 草木黃 |
小雪 | 地始凍 |
大雪 | 雉飛梁 |
冬至 | 日南極 |
小寒 | 臘月冷 |
大寒 | 寒氣深 |
使用技巧
使用二十四節氣口訣時,可以按照二氣對來記憶每個節氣對應的月份,再根據口訣中描述的自然現象來推斷節氣的具體時間。例如,立春是「木」氣的開始,口訣為「東風解凍」,説明此時春風吹來,大地回暖,萬物復甦。因此,立春通常在公曆的2月4日或5日。
二十四節氣口訣是中國古代智慧的結晶,它簡潔易記,實用性強,幫助人們記住一年中的氣候變化和節氣安排。通過傳承和運用二十四節氣口訣,我們不僅能掌握傳統曆法,更能體會古人順應自然、尊重自然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