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有體有用,體用不二,乃是宗教家、哲學家共同見解。然後儒頓悟「明心見性」後,方由體起用,言體用不二者,莫過於禪宗。然近人有批評禪宗無本體論,有認定禪定有不辨體用之嫌。應係偏見與誤解,本文之作,即在澄清此一偏誤。首由禪宗的成立與修行方法,以見禪宗的特色,與教下諸宗的不同。復由禪宗祖師開悟後對體用的著語,綜合歸納,以見禪宗的體用觀的精義所在。
一、禪人隨言説的方便,所謂「心」、「性」、「體」、「一物」等,都是本體」的異名。
二、本體是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憂無喜,本自清淨。
三、本體超過一切限量、名言、蹤跡、不可智知、不可理求。
四、本體無形無質,不生不滅,不來不去,沛然充塞於宇宙之間,常依體起用。
五、本體是非空非有,亦空亦有,能大能小,應物現形,為萬物萬法之主,體與用因而有不二的關係。
六、本體係作用不絕,攝兼動用,動用中收不得,不盡有為,不住無為而又能無不為。
七、本體於人,係在凡愚而不減,在聖賢而不增,不斷不常,不亂不寂,用處祇是無處。


這一體用觀,其精微,其超絕,是高出其他哲學家之上的。
復由禪宗體用觀的特性一節,以證明其精微、其超絕。因為哲學家所言的體用,都是由感覺或思議推論以得,是以每家的體用觀都全然不同,以宋五子濂、洛、關、閩為例,即係如此,他們共同旳弊病,是以思議推論,去思議推論哲學上不可能思議推論的部份,而禪宗則係以渾然直覺的頓悟方法,去證悟體用,故言或有殊,而實義無別,而且禪人的頓悟,是要經師資的勘驗,彼此的考校,不可能以未悟為謂悟。所以禪宗經過頓悟而建立的本體論,是精微而超絕的,為其他的哲學家所不及。
有體有用,體用不二,由體起用,是哲學家的共同觀念,明體達用,更是宋以後儒者的基本觀念,例如:
體用一元,顯微無間。(程子易傳序)
道者,兼體用,該隱費而言也。(朱子語類卷六)
這一體用一元,或者道兼體用的觀念,不但是哲學家的共見,也是宗教家所共許的,尤其是禪門子弟,不止是論説本體,而且是耗盡一生願力以求證悟本體,然後經勘磨印可,保任功成之後,才由體起用,出而救世渡人,如此方能潛符默證,由於對本體的真實領悟,沒有絲亳的隔限與差別,在「明心見性」之後,真正的達到了「體用一元」的境地,於是才能由體起用,而體用不異。無論由宗教或哲學的立場以論之,禪宗最偉大的貢獻,是求實證實悟,到了潛符默證的人與道合之後,才由體起用,故能體用不異,至於徹悟後對本體的釋説,應是最真切的見道證道之言,而其證悟的方法,更是卓絕的貢獻,比之儒門,可謂已開了一條「成聖」之路。可是這些傑出的成就,受到了近代學者的誤會與曲解,
馮友蘭雲:
中國所謂禪宗,對於佛教哲學中之宇宙論,並無若何貢獻。惟對於佛教中之修行方法,則辯論甚多。 (中國哲學史第二篇,第九章:隋唐之佛學下。)
馮氏又云:
禪宗所註重,大端在修行方法。……禪宗雖無形上學,而其所説修行方法,實皆有形上學之依據,蓋其所説之修行方法,為如何使個人與宇宙合一之方法,必其心目中有如此之宇宙,然後方講如此之方法也。(同上)
禪宗真的無形上學嗎?於宇宙論沒有貢獻嗎﹖是一值得重視與澄清的重大問題。又熊十力先生批評禪宗有不辨體用之嫌:
西洋唯心論,以心為萬有之元。(元猶元也。即本體之謂。)是體用無辨也。中國先哲有養心之學,本無唯心之論。但道家守靜存神。(神即心。心靜定靈光獨耀。)亦近於以心為絕對,有不辨體用之嫌。(道家稱穀神為天地之根。故云近於以心為絕對。參考老子上篇第六章。)宋明諸儒染於道與禪。其過同二氏也。(二氏謂道、禪。)……(明心篇三十二頁)「以心為絕對,有不辨體用之嫌。」這一斷定可能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但是禪宗有「不辨體用之嫌」嗎﹖筆者感激於以上二家之言,故致力探求禪宗的體用研究,以期得出明確的結果,以辨下然否,撥除迷霧。
體用合一:中西哲學的殊途同歸
體用合一的概念貫穿了中西哲學的歷史,是理解宇宙和人類本質的重要思想。
定義
體用合一是一個哲學概念,認為事物的本體(體)和功能(用)是不可分的。體是事物的本質或潛能,用是體的表現或作用。兩者互為依存,密不可分。
中西哲學中的體用合一
在中國哲學中,體用合一思想源遠流長。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這句話意指道的本體不可言説,但道的功能(用)卻可以通過現象世界來感知。
在西方哲學中,亞裏士多德的實體-形相説也體現了體用合一思想。實體(substance)是事物的本質,而形相(form)是實體的外在表現。實體和形相兩者共同構成事物的存在。
表格:中西哲學中的體用合一對比
特徵 | 中國哲學 | 西方哲學 |
---|---|---|
名稱 | 體用合一 | 實體-形相説 |
強調 | 本體和功能的不可分割 | 本質和外在表現的統一 |
代表人物 | 老子、朱熹 | 亞裏士多德 |
體用合一的意義
體用合一思想強調:
- 世界的有機性: 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一個整體。
- 事物的內外統一: 事物的本質和表現是內外相通的,不可截然分開。
- 實踐的重要: 對事物的理解不僅限於理論思辨,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來體悟其本體和功能。
應用
體用合一思想在各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例如:
- 藝術: 追求作品的內涵(體)和形式(用)的完美統一。
- 科學: 探求自然現象的規律(體)和其在實際中的應用(用)。
- 生活: 平衡物質生活(體)和精神生活(用),追求全面發展。
結論
延伸閲讀…
p145 「體相用」的真義 – 星雲大師全集
體用_百度百科
體用合一是中西哲學中一個重要的思想,強調事物本體和功能的不可分性。它不僅有助於我們理解宇宙和人類的本質,更能指導我們在各個領域的實踐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