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身邊都有人年年感冒,亦有些人平時鮮少感冒,中鏢後卻遲遲未能康復。統計顯示,成年人約有 2 ~ 4 次、小孩則有 6 ~ 12 次的感冒頻率。感冒初期症狀常見頭痛、疲倦、噴嚏、發冷等,接著進入一段最辛苦的階段,包含咳嗽、流鼻水、痰液,通常在感染後 2 至 4 天最嚴重;一般感冒在大約 7 到 10 天內就會好轉。然而,小孩、長者、免疫力較差的人恐引發肺炎、支氣管炎。
值得注意的是,若出現持續發燒,意味身體正與細菌、病毒對抗,且淋巴球在高於正常體温時才能有效殺死病毒;有研究指出,體温每上升一度,免疫力便會提升五倍。因此,感冒發燒時並非一定需要降温,反而透過適當營養補充及休息,感冒復原速度更加迅速。但若發燒反覆且原因不明,則建議就醫查明病因。
研究表明,補充維生素 D 能降低感冒風險,且其缺乏會影響免疫系統運作;水份充足有助運輸礦物質及養分,同時滋潤口腔、鼻腔、喉嚨,能預防病毒、細菌停留在人體並伺機入侵。


隨著冬季來臨,感冒頻發,屬自限性疾病,通常一週左右會顯著好轉。但有些人發現自己的感冒總是難以痊癒,鼻塞、流涕、噴嚏、咳嗽等症狀時常持續半個月,甚至二十天以上,尤其常見於兒童和長者。
那麼,為何同樣是感冒,有人卻會症狀長時間無法緩解?患者如對感冒久治不癒有所懷疑,應判斷是否有其他病理性影響。若無確診為哮喘、鼻咽炎、肺炎等疾病,常見的感冒病情持續多週仍未好轉,通常仍與自身免疫力低下有關;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容易反覆感染,導致感冒症狀層出不窮。此類患者常伴隨斷續出現的鼻塞、打噴嚏、流涕等症狀。若鼻塞流涕逐漸緩解,僅存咳嗽症狀,並陷入咳嗽→好轉→再咳嗽的循環,則有可能是「感冒後咳嗽」。中國咳嗽指南定義這種情形為:因病毒感冒引發的亞急性咳嗽,也就是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急性期症狀消除後,咳嗽仍持續未癒,常表現為大量的乾咳或少量白色黏稠痰液,經常持續 3~8 周。此類患者可至醫院進行胸部 X 光檢查,若無異常,則可通過觀察、調整作息、食療或霧化吸入來緩解症狀。
部分患者因感冒而破壞呼吸道上皮細胞,導致廣泛氣道發炎,或是有氣道高反應,對外界刺激或病原體反應過度,可透過服用抗組織胺藥對症處理。
然而,若咳嗽症狀持續3周以上未見好轉或持續加重,或有服藥意願的患者,務必及時就醫進行診斷。除了上述情況,更需留意相關病理性原因。若患者長期久治不癒的症狀主要為鼻塞、流涕、呼吸不暢,應考慮慢性鼻炎、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的可能性,及時至耳鼻喉科或變態反應科就診,排查相關疾病。若是症狀主要表現為咳嗽、乾咳、呼吸不暢,則應納入咳嗽變異型哮喘、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變應性咳嗽等疾病的考量,尤其懷疑哮喘者務必盡快排查,以免錯過治療時機。若症狀為咳嗽、咳大量痰,可能因感冒後續發細菌性、病毒性或支原體、衣原體感染,導致肺炎、支氣管炎。建議患者盡速就醫進行病原體篩查,以選擇適當藥物治療。
通常情況下,普通感冒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藥。這是因為感冒是由病毒引發,只能依靠免疫系統自然清除,並沒有特殊的特效藥。正常情況下,在感冒後的3~5天內,身體就會產生抗體,消滅病毒。儘管感冒可以自癒,雖非大病,卻可能引發令人不適的症狀,如頻繁打噴嚏、流鼻涕、鼻塞、頭痛等,嚴重影響學習、工作,甚至睡眠品質。此時服用感冒藥便是對症緩解這些症狀的手段。
如果你感冒了,沒有特別不舒服的感覺,或症狀不太嚴重,的確可以選擇不服用藥物,耐心等待其自然康復,並多喝水、充分休息。但若感到十分難受,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則需選擇針對性的療法進行緩解,例如頭痛、流鼻涕等症狀時,可以使用布洛芬來緩解;但兒童感冒使用這類藥物時,需要根據體重計算劑量,成年人則按照説明書上的指示用藥。倘若出現喉嚨疼痛,可選擇用淡鹽水漱喉。
有的人會問,感冒時未對症下藥,直接購買成藥服用,是否會影響身體?感冒藥屬於非處方藥,而且市場上銷售的種類繁多,令人眼花撩亂;但其實不同藥物的針對性略有不同。然而,如果無法自行判斷自己的症狀,甚至無法確定是否為普通感冒,那麼盲目服用藥物很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最好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
首先,若因受寒而感冒,可以食用一些辛熱的食物,例如狗肉或薑茶。
其次,注意多運動,當汗液排出時,也等於將病毒排出體外;一種快速出汗但不會感覺疲累的方法是窩著被子一段時間,自然就會流汗。
第三,飲食是治療感冒的重要方法,應注意避免辛辣食物,盡量攝取蔬菜和少量的肉類。
第四,抽煙會加重病情,建議暫時戒煙,以免小感冒演變成大感冒而帶來更大的風險。
第五,睡眠是最佳的治療方式,睡眠時身體的免疫和修復功能會啟動,盡量多睡一些,有助於身體迅速復原。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留意保暖、注意個人衞生、保持充足睡眠,以及攝取豐富營養。只要身體健康強壯,抵抗力自然強,而抵抗力強的人通常就不容易感冒,因此建議大家多加強身體鍛鍊,平時多喝水。
為確保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以下瀏覽器版本:
– IE 瀏覽器 9.0 版本及以上
– Chrome 瀏覽器 63 版本及以上
– 360 瀏覽器 9.1 版本及以上,且 IE 內核 9.0 及以上
感冒好很慢?3大原因治療誤區與改善對策
感冒好很慢,甚至時常反覆發作,令許多人感到困擾。本文將探討感冒好很慢的3大原因,並提供有效的改善對策。
1. 忽視免疫系統
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人體的免疫系統負責對抗病毒。如果免疫系統虛弱,則難以清除病毒,導致感冒持續。造成免疫力低下的原因包括:
- 睡眠不足
- 營養不良
- 過度疲勞
- 壓力大
改善對策:
- 確保充足睡眠(7-9小時)
- 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水果和蔬菜
- 適度運動,避免過度疲勞
- 適時紓壓,參與放鬆身心的活動
2. 過度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針對細菌感染的藥物,對病毒性的感冒無效。濫用抗生素不僅無法改善感冒症狀,還會破壞腸道菌叢平衡,反而降低免疫力,使感冒好得更慢。
改善對策:
- 只有在醫師確診為細菌感染時才使用抗生素
- 遵照醫囑用藥,不要自行停藥或增加劑量
- 感冒時多補充水分,以利病毒排出體外
3. 治療不對症
感冒症狀繁多,包括鼻塞、流鼻水、咳嗽、喉嚨痛等,不同的症狀需要不同的治療方式。一味地使用感冒成藥,可能無法針對特定症狀,導致治療效果不彰。
延伸閲讀…
感冒為何治不好?
感冒二十幾天一直不好,是怎麼回事?
改善對策:
症狀 | 建議治療 |
---|---|
鼻塞 | 使用通鼻劑、熱敷、蒸氣吸入 |
流鼻水 | 使用抗組織胺、喝温熱檸檬水 |
咳嗽 | 使用止咳藥水、多喝水 |
喉嚨痛 | 漱口、使用喉嚨含片 |
總結
感冒好很慢的原因多樣,包括免疫系統虛弱、過度使用抗生素以及治療不對症。透過加強免疫力、避免濫用抗生素、針對症狀治療,即可有效縮短感冒病程,改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