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廣韻》與《集韻》兩書中記載了「大」的不同讀音和義項,包含「徒蓋切」和「唐佐切」兩種發音,以及多種豐富的意義,體現中文豐富的語意表徵。
詞義展開


字義 | 讀音 | 釋義 |
---|---|---|
大 | 徒蓋切 | (3)形容條狀物橫剖面寬廣。 |
大 | 徒蓋切 | (11)時間長久。 |
大 | 徒蓋切 | (16)大概率,普遍。 |
大 | 唐佐切 | (17)強調時令或時間的重要。 |
大 | 唐佐切 | (17)肥美豐盛。 |
大 | 唐佐切 | (17)長度或尺寸較大。 |
大 | 唐佐切 | (17)官職名,宋朝官制中負責茶馬交易或鑄造貨幣。 |
大 | 唐佐切 | (17)士大夫階層。 |
大 | 唐佐切 | (17)弓的種類。 |
大 | 唐佐切 | (17)佛教中的四元素:地、水、火、風。 |
大 | 唐佐切 | (17)姓氏。 |
音義演變
《集韻》等書記載了「大」字另一個讀音「他蓋切」,讀音為「忲」,意指太極、宏大。此外,還有「唐佐切」讀音,讀音為「䭾」,意指宏遠廣闊,如杜甫詩句中的「能絕目以為大」。
其他義項
除了上述義項外,在《水經注》等典籍中,「大」字還有以下義項:
- (4)形容水流寬廣。
- (10)語序助詞,用於名詞前表示程度或範圍。
- (18)用於人名或地名,表示敬意或尊稱。
- (18)形容東西貴重或重要。
- (18)形容人有德行或名望。
- (18)用於句末,表示感嘆或驚訝。
大部首:探索漢字組成的奧秘
大部首,顧名思義,是指漢字組成中的較大部首,它通常是一個字的意符,代表着字的詞義範疇或部類。大部首在漢字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不僅有助於識字,更反映漢字深厚的文化底藴。
大部首的定義和類型
大部首通常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筆畫組成,具有較強的表意性。根據其形狀和結構,大部首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類型 | 特徵 | 例子 |
---|---|---|
獨體 | 由單個筆畫組成 | 一丶日 |
合體 | 由兩個或多個筆畫組合而成 | 口田心 |
包圍 | 將其他筆畫或部件包圍在內 | 囗框包 |
附加 | 附着在其他筆畫或部件上 | 訁耳又 |
交叉 | 與其他筆畫或部件交叉相交 | 疒卓 X |
大部首在漢字中的作用
大部首在漢字中扮演着多重角色:
- 識字分類:大部首將漢字按部類歸納,便於識字和查字。例如,”氵”部首下的漢字大多與水有關。
- 表意寓義:大部首往往具有象形、會意等造字手法,反映着漢字的表意性。例如,”火”部首下的漢字多與火有關,如”炎”、”焚”。
- 音讀偏旁:有些大部首兼具音符的功能,稱為音讀偏旁。如”戈”部首下的漢字,大多讀作”ㄍㄜ”,如”格”、”戈”。
- 區別同音字:同音字雖讀音相同,但由於大部首不同,字義和寫法各異。如”沉”(水部)和”沈”(心部)、”尚”(上部)和”尚”(草部)。
大部首的歷史演變
漢字大部首的發展有着悠久的歷史:
朝代 | 發展 |
---|---|
甲骨文 | 僅有簡單的表意符號,如”日”、”月” |
金文 | 大部首開始出現,但形體複雜 |
小篆 | 大部首趨於規範化,形體簡化 |
楷書 | 大部首進一步規範,便於書寫 |
宋代 | 刊印《康熙字典》,系統整理了214個大部首 |
大部首的實際應用
大部首在當代社會仍有着廣泛的應用:
- 辭書編輯:辭書按照大部首編排漢字,方便查尋。
- 電腦輸入:電腦漢字輸入法中,大部首作為漢字輸入的組成部分。
- 異體字辨析:不同朝代的漢字書寫形式不同,掌握大部首有助於辨識異體字。
- 教育教學:學習漢字時,結合大部首理解漢字的結構和意義,有利於加深理解。
結語
大部首是漢字組成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既反映了漢字的表意性,又具有識字、查字、輸入等實用價值。瞭解大部首及其應用,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漢字的魅力和奧秘。
延伸閲讀…
大部首
大字解釋_大的意思、拼音、部首、筆畫、筆順、五行_漢程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