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序文章:
簡要摘要
陰廟與陽廟的區分標準尚不明確,一般認為陰廟祭祀陰魂,陽廟則祭祀神明。然而,有些陰廟經過修煉,轉變為陽廟受到天庭冊封,例如楠梓東門王爺原本為「有應公」,後獲玉旨冊封為「東門王爺」。


類陰廟
部分祠堂雖外觀類似陰廟,但性質卻有差異,可稱為「類陰廟」,如龍湖宮因供養嬰靈而被誤歸為陰廟,但主神仍為玄天上帝。
狹義型陰廟
萬善祠:嘉慶13年(1808)創建,祭祀吳沙率眾初入蘭地時戰死的閩、粵舊移民,有「保境公/護民媽」之稱。
金斗公廟:採用「有機建築」設計,坐落於巖盤上,因地形因素破壞了傳統建廟原則,但金斗公顯靈阻止拆廟,擁有秀麗的風景和豐富的生態。
英靈祠:位於開成寺旁巷內,供奉隨吳沙公開拓蘭陽的先賢,但有不同説法認為應祭祀戰死者。
廣義型陰廟
陰廟種類繁多,包括有應公( 媽)、大眾爺( 媽) 以及萬善同歸等無主屍骨之信仰,其中部分小祠在外觀上常被誤認為「狹義型陰廟」,如頭城地區將城隍、東嶽等冥界司法神納入陰廟範疇。
陰廟的禁忌
由於陰廟有禁忌,許多人會避諱祭拜。但如果祭拜得好,有些陰廟據傳非常靈驗,尤其在賭博等偏財運方面。
陽廟與陰廟的區分
民眾通常在發現無名屍骸時建造陰廟奉祀,避免冤魂在地方作祟。若依照遺體的發現或處理方式,可分為水流公廟(發現於海邊或河岸)、金斗公廟(用金斗甕裝盛)、大墓公廟(建墓祭拜)。
陰廟的格局
陰廟的格局多半較小,往往可見於江邊山畔,險阻之處。也常會建築在墳墓之上。另外焚獻的紙錢也常是「銀紙」,而非一般祭祀神祇使用的「金紙」,除了亡魂可用的刈金(或四方金、九金)、金白錢等。此類的廟宇可能會配祀土地公,有墓旁土地神之意味。
台灣的陰廟信仰
台灣信仰文化深入民間,各地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廟宇,但大家應該曾經聽長輩説過「路邊小廟別亂拜」,實際並不是以大小來做為區分,而是有「陽廟」與「陰廟」的差異。陽廟中祀奉的主神,都是有正式神格的,只要是常聽見的神明如各府王爺、保生大帝、玄天上帝、關聖帝君、天上聖母,祭祀這些神明的廟宇都可以直接歸入陽廟之中,簡而言之,就是「有牌的」,有向天庭請旨開廟濟世。與「有牌的」陽廟相比,陰廟就是「沒牌的」,最常見的就是「萬善同歸」、「有應公」、「有應媽」、「水流公」、「水流仙姑」這類的孤魂祭祀,也就是説陰廟大多祭祀的是陰鬼,或是安撫地方上作怪的妖精、鬼怪會為它們建立小祠堂。這些陰廟如果能夠安分守己好好修練,進一步守衞鄉裏,仍能獲得天庭正式冊封,名正言順地踏入陽廟之列。
陰廟定義
陰廟,又稱陰宅或鬼屋,是指傳聞中居有鬼魂的建築物或地點。根據不同的文化和信仰,陰廟定義可能有所不同。
文化差異
對於陰廟的定義,各文化之間存在差異。
文化 | 定義 |
---|---|
中國 | 陰廟與墓地或墳墓相關,認為亡者靈魂居住的地方 |
日本 | 陰廟與宗教信仰或超自然現象相關,例如供奉惡靈或遭受詛咒的地方 |
西方 | 陰廟通常與鬧鬼的建築物或場所有關,認為有惡魔或超自然力量存在 |
特徵
陰廟通常具有一些共同特徵:
影響 | 描述 |
---|---|
房地產價值下降 | 附近房地產價值可能會下降 |
Tourism | 某些陰廟可能會吸引遊客或獵奇者 |
心理恐懼 | 傳聞會引起恐懼和迷信,影響居民的心態 |
經濟損失 | 由於負面傳聞,當地經濟可能會受到影響 |
結論
陰廟定義因文化和信仰而異,但通常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例如陰森詭異、廢棄破敗和傳聞鬧鬼。這些傳聞可能會對當地居民產生負面影響,例如心理恐懼和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