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
別名 | 虎 |
特徵 | 現存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之一,毛皮上具有垂直的黑色條紋,有助於隱藏和偽裝 |
分佈 | 亞洲(從外東北的錫霍特山脈到熱帶沼澤) |
現存亞種 | 6 個(其中 3 個已絕種) |
全球數量 | 約 3900 隻(2020 年) |
保護等級 | 均瀕危或極危 |
體長 | 160-390 公分 |
尾長 | 60-110 公分 |
雄性體重 | 108-261 公斤 |
雌性體重 | 75-164 公斤 |
肩高 | 95-110 公分 |
骨骼數 | 約 230-283 塊 |
染色體數 | X、Y 性染色體為中着絲粒染色體 |
演化 | 起源於古食肉動物,從真貓類演化而來 |
分類 | 分為 6 個現存亞種和 3 個已絕種亞種 |
形態差異 | 體型、體色、條紋寬度和數量等 |
棲息地 | 多樣,包括森林、草地、沼澤等 |
領地性 | 強烈,個體劃分領地,獨居 |
食性 | 伏擊型掠食者,主要獵食大型食草動物 |
交配季節 | 一年四季都可交配 |
懷孕期 | 約 16 週 |
幼仔數 | 每窩約 3-4 隻 |
生長過程 | 幼崽(< 12 個月)、少年老虎(1-2 歲)、亞成年老虎(>2-3 歲)、年輕老虎(>3-5 歲)、成年老虎(>5-10 歲)、老年老虎(>10 歲) |
| 知名亞種 | 分佈地 |
印度支那虎 | 中南半島(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 |
孟加拉虎 | 印度、孟加拉、不丹、尼泊爾 |
西伯利亞虎 | 中國東北、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半島北部 |
華南虎 | 中國特有,野生物種已滅絕 |
馬來亞虎 | 馬來半島南部 |
蘇門答臘虎** | 蘇門答臘島 |


繁殖
- 交配期不固定,但 11 月至次年 4 月較常見。
- 懷孕期約為 100-110 天。
- 每胎產仔數通常為 2-4 隻。
- 幼崽在 6-8 周後斷奶。
- 雄虎約在 4-5 歲性成熟,雌虎約在 3-4 歲。
- 幼虎在 18 個月左右獨立,約在 2-2.5 歲時離開母親。
爭議與保護
- 2018 年全基因分析顯示,現存的 6 個亞種演化支分類尚屬正確。
- 另有研究認為,老虎僅有 2 個亞種:巽他虎(包括蘇門答臘虎、爪哇虎、巴釐虎)和大陸虎(包括其他所有老虎)。
- 老虎棲息地受到破壞,盜獵行為猖獗。
- 孟加拉虎和印度支那虎是國家動物。
文化意義
- 孟加拉虎是孟加拉和印度的國家動物。
- 老虎在許多古代神話和民俗傳説中出現。
- 虎的圖案常見於旗幟、紋章和吉祥物中。
老虎的變幻色彩:斑紋的秘密
老虎顏色是老虎身上最具標誌性的特徵之一,但你是否知道,這種醒目的條紋並不是恆定的呢?老虎的顏色可以隨著環境、年齡和亞種的不同而變化。
老虎顏色的主要種類
類型 | 描述 |
---|---|
橘色老虎 | 最常見的老虎類型,具有醒目的橘色底色,搭配深色條紋 |
白色老虎 | 是一種由於白化症而擁有白色毛髮的老虎,條紋為淺灰色或棕色 |
金色老虎 | 是一種稀有的變異品種,具有深黃色或金色底色,條紋較為暗淡 |
雪虎 | 生活在西伯利亞寒冷地區的老虎,具有較淺的奶油色或灰白色底色,條紋為深棕色 |
影響老虎顏色的因素
1. 環境
老虎的毛色可以適應其棲息地。例如:
- 叢林老虎: 具有較深的橘色或金色底色,可以與森林環境中的落葉和泥土融為一體。
- 草原老虎: 具有較淺的橘色或奶油色底色,適合草原中較乾燥的環境。
2. 年齡
幼虎的條紋通常較暗、間距也較窄。隨著老虎的成長,條紋會逐漸變寬,顏色也會變深。
3. 亞種
不同老虎亞種之間的顏色差異也很明顯:
- 孟加拉虎: 具有較鮮豔的橘色底色和深色的條紋。
- 西伯利亞虎: 具有較淺的奶油色或灰白色底色,條紋為深棕色。
- 蘇門答臘虎: 具有較暗的橘色底色,條紋較為密集。
條紋功能
老虎的條紋不僅提供偽裝,還有其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