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家】讓老人在家好好過|照護指南、相處之道、居家運動全公開

【老人在家】讓老人在家好好過|照護指南、相處之道、居家運動全公開

[認識長輩心理健康,促進健康老化]

[困境與挑戰]

老人在家 Play

  • 逐漸喪失自信:面對身體衰退和記憶流逝,長輩常感到恐慌和無助,藉由展現強勢姿態來掩飾脆弱。
  • 社交生活貧乏:年紀增長後,社交圈縮小,難以獲得其他同儕的支持,導致內心孤寂。
  • 積聚物品:反映出對失去所有物的焦慮,寄託感情於過去。
  • 拒絕外來照護:認為自己被家人拋棄,產生低自尊和孤獨感。

[子女角色]

老人在家

  • 理解與包容:認識長輩的心理狀態,避免過度指責或對抗。
  • 耐心溝通:以耐心和同理心傾聽長輩的心聲,避免急躁或責罵。
  • 尊重意願:在不危及安全的情況下,尊重長輩的決定,即使與自己的想法不同。
  • 提供關懷:定期陪伴長輩聊天、分享生活近況,讓他們感受到愛和重視。
  • 適當介入:評估長輩的身心風險,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或提供適當的照護。

[照護策略]

  • 循序漸進:逐步引入照護人員,讓長輩逐漸適應。
  • 控制物品積累:透過家人或朋友的協助,勸導長輩適度整理物品。
  • 創造社交機會:鼓勵長輩參與社交活動,接觸不同的同儕。
  • 改善生活品質:介紹新事物、結交新朋友,豐富長輩的生活。
  • 緩解壓力:陪伴長輩抒發情緒,提供心理支持,降低焦慮和抑鬱。
問題 子女應對
父母愛面子、刻薄 深呼吸,理解父母缺乏自信,避免反擊
父母喜愛積物 聯閤家人或朋友勸阻,果斷捨棄不必要的物品
父母拒絕外來照護 陪伴溝通,消除長輩的恐懼和疑慮
父母孤單 鼓勵社交活動,陪伴聊天
父母衰老 尊重意願,提供適當的照護

老人居家安養與安全需求

老人在家安養

隨著人口老化趨勢,越來越多老人選擇在家安養。相較於機構式照護,居家安養具備以下優點:

優點 説明
熟悉環境 安養在熟悉的環境中,能提升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
維持社會參與 居家安養能避免老人與社會隔絕,有助於維持社會參與和人際關係。
尊重個人自主 老人可以在家裡保有更多的自主權和決策能力。
成本較低 相較於機構式照護,居家安養的費用通常較低。

老人居家安全

然而,居家安養也存在著一些潛藏的安全風險,例如:

風險 可能原因
跌倒意外 居家環境可能存在障礙物,如地毯邊緣、台階等,提高跌倒風險。
火災風險 電器設備未能定期維修,或炊煮時疏忽,可能導致火災。
醫療緊急 老人獨自在家的情況下,發生醫療緊急時可能無法及時得到協助。
詐騙威脅 老人較容易成為詐騙的目標,例如透過電話或簡訊。

老人居家安養宜留意事項

為了確保老人居家安養的安全性,建議留意以下事項:

  1. 環境改善:消除家中的障礙物,如安裝扶手、加裝照明,降低跌倒風險。
  2. 定期居家檢修:定期檢查電器設備和管線,確保安全運作。安裝煙霧偵測器和滅火器。
  3. 應急計畫:建立緊急連絡名單,並在明顯處張貼。提供緊急警報裝置,如個人緊急呼叫按鈕。
  4. 社會參與:鼓勵老人參與社區活動或鄰裏互助計畫,維持社會連結。
  5. 護理計畫:如有需要,制定護理計畫,包括醫療照護、生活協助和居家改造。

結論

老人居家安養是一項重要的照護選擇,能提供老人熟悉的環境和較高的自主權。然而,居家安養也存在潛在的安全風險。透過環境改善、定期檢修、應急計畫建立和社會參與等措施,可以提高老人居家安養的安全性和生活品質。

延伸閲讀…

一張椅子,春節陪長輩在家運動練肌力

【在家離世服務】瞭解香港在家過世處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