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
屬性 | 特徵 |
---|---|
學名 | Cinnamomum camphora |
科別 | 樟科 |
屬別 | 樟屬 |
別名 | 香樟、本樟、鳥樟、栳樟、樟仔 |
類別 | 常綠喬木 |
原產 | 東亞亞熱帶地區 |
形態


- 身姿挺拔,樹形高大
- 樹幹粗壯,可達 30 公尺以上
- 樹冠濃密,枝葉茂密
- 樹皮暗褐色,縱裂甚深
- 葉型卵形或橢圓狀,邊緣微波狀
- 葉面光滑,葉背微粉,散發淡香
- 花序圓錐狀,小花黃綠色
- 果實為漿果,未熟時呈綠色,成熟後轉為紫黑色
生態
- 喜愛陽光充足、濕度適宜的環境
- 優良耐旱性,適應力強
- 具有驅蟲效果,木材常作為傢俱、衣櫃等
- 吸引雀鳥棲息,是重要的生態資源
其他用途
- 提取樟腦,具有藥用價值
- 葉片可製成香料或中藥材
- 樹形優美,常作為庭院觀賞或行道樹
分佈
- 香港原生樹種,分佈廣泛
- 在海拔較低的郊野或公園等地常見
- 尤以海防道上的百年樟樹最為著名
注意事項
- 樹葉具有強烈樟腦氣味,對部分人可能產生過敏反應
- 對蠶豆症患者可能造成生命危險
- 摘採或使用時應注意防護措施
樟樹:台灣的國家樹木
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一種常綠喬木,是台灣的國樹,也是台灣森林中最重要的樹種之一。
分佈與生態
樟樹原生於東亞,在台灣廣泛分佈於中、低海拔山區。它們喜愛温暖、濕潤的氣候,常生長在海拔 500 公尺至 1,500 公尺的山坡或溪谷中。樟樹生長快速,可達 50 公尺高,樹冠呈圓形或橢圓形。
形態特徵
- 葉片: 樟樹的葉片革質,長橢圓形,邊緣全緣,葉脈明顯,長 10-15 公分,寬 5-7 公分,帶有芳香氣味。
- 花朵: 樟樹的花朵為黃綠色,腋生,簇生,花期在 4-5 月。
- 果實: 樟樹的果實為核果,呈球形或橢圓形,直徑約 1-2 公分,果皮紫黑色。
經濟與文化價值
樟樹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其木材堅硬耐用,紋理細緻,自古以來便被用於建造房屋、傢俱和船舶。此外,樟樹的枝葉和根部也能提取樟腦,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
在台灣,樟樹不僅具有經濟價值,也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樟樹被視為神聖的樹木,常被種植在廟宇或祠堂附近。此外,樟樹的木材也常被用於製作神像和法器。
種類與變種
台灣有 3 個原生樟樹變種:
變種 | 特徵 | 分佈 |
---|---|---|
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 var. camphora) | 最常見的變種 | 全台 |
牛樟(Cinnamomum camphora var. kanehirae) | 樹冠較小,葉片較厚 | 中、南部低海拔山區 |
烏樟(Cinnamomum camphora var. pseudoglanduliferum) | 葉片較窄,果實較小 | 宜蘭、花蓮沿海山區 |
保育與利用
樟樹是台灣重要的森林資源,但也面臨著砍伐和氣候變遷的威脅。政府已制定相關保育措施,以保護樟樹的棲息地和遺傳多樣性。
此外,樟樹的木材仍有相當高的經濟價值,但為了永續經營,必須採取適當的砍伐和造林措施。樟樹的枝葉和根部也能提取樟腦,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但應採取永續的採集方式。
結論
樟樹是台灣的國家樹木,具有重要的經濟和文化價值。它分佈廣泛,具有多樣貌的變種。雖然樟樹面臨著砍伐和氣候變遷的威脅,但政府已制定相關保育措施。透過永續經營和保育,樟樹將繼續在台灣的森林生態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延伸閲讀…
樟樹
樟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