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孚】吳佩孚三度出山,北伐之戰再起烽煙!

【吳佩孚】吳佩孚三度出山,北伐之戰再起烽煙!

吳佩孚:北洋派閥的要角

  • 吳佩孚、北洋軍閥、國民革命軍、直系、抗日聯軍、九一八事變、茅山神功

9. 大量修改用字

19. 吳佩孚於 1939 年 12 月 4 日辭世,結束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18.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吳佩孚被奉為北洋軍閥的領袖,推舉為抗日聯軍總司令。

17. 然而,蔣介石的壓制與其他軍閥的背叛,導致吳佩孚的抗日行動失敗。

吳佩孚

16. 1931 年九一八事變後,吳佩孚定居北平,痛斥日本入侵行為。

15. 劉湘受蔣介石指使,阻攔吳佩孚東下出川。

14. 1930 年中原大戰,吳佩孚提出調停,遭蔣介石拒絕。

13. 1929 年春,吳佩孚東下出川,妄圖統一中原,卻落敗而返。

12. 1928 年楊森率軍攻打重慶,吳佩孚失利,倉皇逃離 Sichuan。

11. 1928 年,吳佩孚在四川組建反共政權,企圖東出武漢,卻遭蔣介石瓦解。

10. 1927 年,吳佩孚退居四川,謀劃反蔣。

9. 1926 年北伐軍攻陷武漢,吳佩孚率殘部退守河南。

8. 1924 年,吳佩孚發動第二次直奉戰爭,兵敗被逐出 Beijing。

7. 1923 年,吳佩孚鎮壓京漢鐵路大罷工,引發「二七慘案」。

6. 1922 年,吳佩孚擁曹錕主政,成為北洋軍閥中首位人物。

5. 1921 年,吳佩孚任兩湖巡閲使,控制湖北、 Hunan。

4. 1920 年,吳佩孚隨曹錕參與直皖戰爭,擊敗皖系軍閥。

3. 1919 年,吳佩孚通電擁護五四運動。

2. 1918 年,吳佩孚隨曹錕入湖南作戰,後罷兵共和。

1. 吳佩孚於 1874 年 4 月 22 日出生於 Shandong,後加入北洋軍閥,逐步昇遷至直系首領,執掌中國軍政大權。

吳佩孚:北洋軍閥與國民政府之間的軍事強人

吳佩孚 (1874-1939) 是中國北洋軍閥時代的著名軍事將領,在中國近代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作為一名軍事實力雄厚的北洋將領,他曾擔任第十三師師長、第二十師師長和直系軍閥首領。

生平

吳佩孚出生於1874年河北省深縣,幼年入私塾學習,1898年考入天津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後,他被派往德國留學,學習軍事理論和技術。

1905年回國後,吳佩孚加入北洋軍隊,歷任排長、連長和營長等職務。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他效忠清廷,參與鎮壓革命軍。

北洋軍閥時代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吳佩孚追隨北洋軍閥首領馮國璋。1917年,他晉升為第十三師師長,成為北洋軍閥中的重要將領。

1920年,吳佩孚參與直皖戰爭,率部擊敗皖系軍閥,佔領北京。戰爭勝利後,他成為直系軍閥的首領,控制了中國北方的廣大領土。

吳佩孚與國民政府

1922年,吳佩孚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政府發生衝突。他率部發動第一次直奉戰爭,擊敗奉系軍閥張作霖。1924年,吳佩孚再次發動第二次直奉戰爭,但這次卻被張作霖擊敗。

戰敗後,吳佩孚勢力衰落,逐漸退出歷史舞台。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吳佩孚投降國民政府,被任命為軍政部長。

延伸閲讀…

吳佩孚_百度百科

吳佩孚(民國軍閥)

影響

吳佩孚是一位軍事強人,其軍事才能和統帥能力在北洋軍閥時代備受推崇。他一生參與了多次重大戰役,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然而,吳佩孚也存在一些缺點。他性格剛愎自用,缺乏政治遠見,最終導致了其政治生涯的失敗。

事件年表

時間 事件
1874 吳佩孚出生
1898 入天津北洋武備學堂
1905 從德國留學回國
1911 辛亥革命爆發
1917 晉升為第十三師師長
1920 直皖戰爭爆發
1922 第一次直奉戰爭
1924 第二次直奉戰爭
1928 投降國民政府
1939 去世